最小公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课前我上网查阅了有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借鉴了一些老师好的做法,并在课堂上做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游戏激趣,揭示概念。在课的开始,我利用玩抢倍数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争先恐后地参与分析“决定游戏胜负关键”的时候,很自然的引出公倍数概念。引导学生“于不疑处有疑”,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2、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观察与操作。比如在让学生选择瓷砖的过程中,我通过课件演示不但帮助学生直观的验证了讨论结果,同时让学生又一次感悟到了公倍数的意义。
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记住“最大公因数乘半边,最小公倍数乘半圈”这两句话!
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学会学习的方法,具备数学思想。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节课我通过学生把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迁移过来,学生的先学效果不错。课上我重点就列举法、集合法、筛选法、分解质因数法、定义法等求两个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融通;在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之间的规律探寻上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锻炼思维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