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积估计其他物品的面积,培养估计意识。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积极的引导,用“挖坑”的方式让学生跳进去,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出结论,然后动手操作,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学生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先让学生猜出借助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做单位来求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他们用准备好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再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摆的,然后学生总结出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每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面积为15平方厘米,是由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来的。为最后做数据总结,我及时的写在了表格里。并让学生观察表格和长方形这个图形,引导出学生说出每行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行数就是长方形的宽。


趁热打铁,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此项互动,然后每做一个都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孩子们很认真的样子。

通过学生们动手操作后的成果,通过正确的引导,我们一起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个结论,而是通过前面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长和宽在所摆图形中的意义,长就是每行的个数,宽就是所摆的行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趁热打铁,长方形面积计算练习。每做一道题都得让孩子们说出所用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列算式,加深印象。从学生的回答状态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住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第二幅图是个正方形。提问: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说他是个正方形?我认为他还是个长方形,用你的话来说服我!学生纷纷举手,揭示出长和宽变相等了,根据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所以他是个正方形。我告诉学生我真的是被你们说服了。
让学生大胆的猜出了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教学反思:1从学生课堂反应及课堂作业来看,这节课实质性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2语言亲切和蔼生动,符合三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气氛活跃。用“你猜猜”此类语言来鼓励学生动脑筋,增强自信,积极发言。4引导过程中及时的梳理,让学生理解的更透测。5讲解重难点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理解能力。6突破自我的地方:敢于夸赞。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时间,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语言生动活泼。
不足之处:太注重重难点的讲解,以至于讲重难点时紧张,讲到这里时学生的兴趣点突然没有了,因为太注重,又老毛病又想跳出来:担心这个地方孩子们听不懂。所以,顺序上有些凌乱,语言表达的不够清晰,但是很快调整,把学生给拉回来。但这里讲得还是失败。
一丢丢反思:1教师上课思路要清晰,讲课层次要分明,语言要简单明了。但这背后要把课备好,把学生备好。这节课没有准备好就不讲新课。2不要一味的沉浸在“呀,这个问题学生听懂了没有?我要多讲讲”,一多讲就真的把持不住自己了。这样反复的讲,老师痛苦,没了兴趣点,学生坐在班里也是一种煎熬。试想:如果有一个人在你耳边反复的说一件事,想必你也不想听了吧。道理是一样的,这是无效的教学。这也是我讲课的最大的毛病,我要改正。3怎样让学生主动的接受你所讲的内容?课堂需要有魅力,这样你就可以带着学生的思维出发了,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个人认为,这种课堂魅力是讲课老师发自内心的,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我们要把这种一站在讲台上就有发自内心的感情当作一种讲课习惯。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愿意突破自己,是否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是我们值得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