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名家 奋力前行—记数学名家吴正宪“探寻规律、式与方程”专题研修活动-------张丽薇
mabingxin发起了2019-07-26
0
回复
6
浏览

  6月25日,我们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一行20人早早地就来到了许昌实验小学,期待着一场知识盛宴的开始。此次吴正宪名师工作室专题研修活动主要围绕着“探索规律”和“式与方程”两个主题展开,由教育名家吴正宪老师、北京市顺义区教研中心张秋爽老师和许昌实验小学的杨变红、贾西军两位老师现场作课。

  数学盛会开始了

  第一节课是由实验小学的杨变红老师带来的《斐波那契数列》,课堂伊始,杨老师先出示楼梯图,带领大家走进现实的生活情境“上楼梯”,又由问题“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引起孩子们的探知兴趣。师生共同研讨登上第4个台阶一共有多少种方法?由登上第30个台阶共有多少种走法引出化繁为简的思想。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在这节课中,杨老师将数学知识与审美、大自然结合起来,孩子们则在深思中探索着数学奥秘,感受着数学的魅力。

  生活中的数学,不仅植物有“斐波那契”现象,花朵也有,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处处都有数学的美。

  在授课过程中,杨老师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注重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因此,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敢于展示,也乐于表达自己。

 

 

  第二节课是由张秋爽老师带来的《探索规律》。张老师课前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学习单,薄薄的一张纸,却蕴含着张老师许多的教育智慧,张老师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中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张老师对孩子们说,找到规律重要,但找到规律的方法更重要。在这节课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并学习“化繁为简”,为孩子们今后在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教学中,张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全面性。

  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数学课堂应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

  《探索规律》这节课结束后,张秋爽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次关于“探索规律”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使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探索规律”的教学意义和目标。

  张老师又结合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为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仔细琢磨,并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育一代会思考的儿童”,这是张老师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由贾西军老师带来的《用字母表示数》,贾老师通过扑克牌中J、Q、K3个字母分别表示固定的数11、12、13及学生想到的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导入课堂,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引起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贾老师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用字母表示,然后将学生们的思考成果整理分类后书写在黑板上。紧接着,贾老师引领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些带有字母的式子,通过生生之间质疑解惑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思考,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孩子们在这节课中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一节课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吴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认识方程》。吴老师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先让孩子们谈了谈在他们心中方程是什么样子的,关于方程想要了解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无数踊跃的回应。通过课堂开放,了解了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吴老师首先在学生已有天平秤物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比划、记录和展示,生成了等式和不等式的教学资源,然后比较、辨析、逐次分类,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围圈呈现方程,接着步步抽象逼近,直至学生完整准确表达出方程的意义,最后通过交流对话、数形结合、讲故事等方式,一步步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充分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随后,吴老师以“学生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为主题做了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强调了方程的本质就是过河取宝石的过程,敢于把不知道的当成知道的。

  本次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探索规律、式与方程”,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带他们感悟数学方法和思想优为重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タ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

 

 

 

  通过一天的研修学习,我们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都感到收获颇丰。今后,我们将继续全身心致力于我们的本职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自我,继续探索数学教学的神奇和精彩!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孩子的童年烙上永不磨灭的数学印,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孩子受益终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