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阅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第四章:设计有效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地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的进行提问,吴老师对课堂设计有效提问给我们支了三招。

策略一:提问和情景相契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本策略吴老师从"猴王分桃为什么笑"?这个案例与解析中可以看出,生动的情境,引发出关键的问题。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教学目标,创设富有数学味道的生动情景,通过精心提问,将学生引入,在跳出情境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问题,从情境中来,情景中蕴涵着深刻的数学问题。


策略二,提问和思维相契合
要是在课堂中实时提问,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艺术。老师从案例“方程是什么"?的解析中我们看出,陈老师就给出了方程的定义及一个方程式,让孩子结合方程式说不同的故事。所以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拼弃填鸭式的课堂,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老师要在关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设计精确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易理解接受,又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定要设计有效的提问,引起学生进行思考,老师要做到循循善诱,巧妙的设计各种问题。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策略三:提问和追问相契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吴老师案例《可能与不可能》层层设问,环还紧扣的追问,使学生们对“不可能"、"可能"两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精心设计提问,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

一节数学课,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学习的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体温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