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点燃知识的火花,在切磋中钻探思索的深度。一路欣赏,一路采撷,坚持走下去,会有属于我们的春花烂漫。2019年5月28—29日,安陵镇中心小学校长刘晓勇和副校长岳书凤,带领“马丙新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与联谊学校的家人们共聚望田镇中心小学、张桥镇中心小学,开展我们“本真”教育的第一次研修活动。

此次联谊研修的目的是:1.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各联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发展。2.让数学新课标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植入课堂。3.探讨如何打造朴实本真的“原生态”课堂。此次活动分以下几个篇章:授课篇、聊课篇、引领篇、总结篇。

授课篇
首先是名师工作室张慧敏老师,给五年级孩子们带来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她的课归结为以下几个流程:
1.在与孩子们的谈话交流中展开了新课的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知识的生成。
4.精心呈现有梯度的练习题。
其次是张桥镇中心小学赵慧琴教师给大家精心准备的四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分类》,本节课赵老师猜谜语导入——由旧知到新知——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按角分类——按边分类——小结——课堂检测等几个环节。


聊课篇
刘老师交流了听课后的感受,提出了课堂的亮点和争议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1.梁老师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吃饼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2. 在教学中,梁老师时刻不忘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3.在整节课中,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贯穿了课堂始终。
赵老师这节课:1.猜谜语形式引入,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2.整体教学过程很有层次,各个环节过渡自然,说明老师有很强的目标意识。3.这节课还体现了《数学新课标》中的一个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引领篇
我国自古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这个至理名言是强调要把方法教给别人。名师工作室助理张主任根据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针对各联谊学校出现的教学问题一一解答,并奉献出长期积累起来的“金点子”。譬如:高年级和低年级在教学中怎样注意语速的快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人民币计算如何教学?计算题总出错怎么办?估算时估大或估小如何处理?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把比写反怎么办?学生错题订正后还会重复出错怎么办?…… 以下是“金点子分享”。
1.用“顺口溜”,记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2.赋予数字和运算符号语言,让数学更具灵性,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
3.抓住最佳教育实机,渗透数学思想,给数学中的每道题赋予一个故事,让孩子们在品味故事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给孩子们的心目中种下一棵知识大树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终身受益。

总结篇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校长针对工作室开展情况及活动目的做了总结发言:我们是本着接地气的“本真”课堂开展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这样的课堂——“平实”而“不平淡”。马校长又对我们提出要求:从今天起,愿我们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在前行的道路上适时归零,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愿我们用心思考,斟酌自己的数学教育思路,成就属于我们共同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