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正宪老师“设计探究性活动的策略”读书笔记一一田志娟
mabingxin发起了2019-07-31
0
回复
17
浏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焕发了活力,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索欲望,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进行发现、检验和证明。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是探究性学习首要考虑的问题。吴老师讲了如下四个策略:

       策略一:探究内容要筛选;

      策略二:探究问题要精彩;

      策略三:探究材料要准备;

     策略四:探究形式要多样。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探究要求是不相同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寻找探究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最佳结合点。运用以上策略,要主要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是否直观

      直观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发现直观背后的奥秘。例如: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分数、比、比例的性质等。这些知识、规律较为明显,可以充分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究。同时,学生对此更容易产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解决后会产生很强的自豪感。

二、紧密联系,螺旋上升

     在现行教材中,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遵照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弄清每个知识脉络的基本现实和结构,把握每个阶段的重难点以及核心的思想方法,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探究知识。

三、设计问题,准备 素材

      教师一定要重视探究问题的设计、探究材料的准备以及探究组织形式的选择,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问题是引领探究走向深入的关键。过于简单就没有探究的必要,过难学生会无从下手。探究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引导,有时也会偏离方向。有层次的问题设计是引领学生探究的好方法,还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有收获。

四、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教师设计探究活动不仅仅是抛出问题,还应注意在探究活动中要适时给予指导。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以及目标的需要,考虑学生进行探究时的角色定位。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探究能够顺利进行,向纵向发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