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中————领着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张丽薇
mabingxin发起了2019-07-31
0
回复
6
浏览

 

       《新课标》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的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呢?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呢?

        学生是在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的。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时,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在教材的安排上,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譬如学校组织学生订做校服、故事大赛、春游、最喜欢的季节、天气、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最喜欢的水果等。力求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让学生亲自进行统计活动,使学生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掌握了数据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从制订班服,从班服的选择到班服的尺寸统计,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伴随着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最后又对比方案的设计达到知识的巩固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想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最后还让小组代表把自己的方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

       “学”与“练”的结合体;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而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班服尺寸的确定中,如何对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学生提出先按男女分类,再按身高排序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引导学生确定衣服的尺码标准,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提升。在设计与教学中,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感受、体验、探索、交流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本节课中重点环节的教学,充分反映出学生学和教师导的过程,教师边导边教,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了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简单统计的模型的思想。

  针对今天的学习,我和孩子们一起把《数据收集整理》中的知识点总结成了数学rp,听听孩子们美妙的声音吧!

 数据收集要注意, 认真仔细必须滴。

收集数据用调查, 举手投票好方法。

记录数据方法多, 简便快捷“正”字法。

不重复、 不遗漏, 数据准确记录下。

整理数据用表格, 分析数据全靠它。

统计表用处大, 表中信息读懂啦!

擦亮眼睛用心看, 任何问题都不怕。

  我想,孩子们通过今天的课堂感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又回到生活中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