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设计课堂练习的策略》之教师如何利用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张丽薇
mabingxin发起了2019-08-02
0
回复
20
浏览

  数学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开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必须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能够进一步揭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现象与本质,可以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可以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练习题的设计,要利用充满情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和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数学的神奇与有趣,再好的练习,离开了学生的参与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找准学生认知障碍,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打开学生思维之窗的练习,同时还要关注练习的运作过程,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思辨的乐趣。

二、练习设计要开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每位教师的理想课堂。那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开放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与快乐,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升华过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练习设计穿成串,要有思想和方法。

  数学练习的设计要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有层次性和发展性,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有表及里、由单一到全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完善的认知结构。另外,教师还要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遂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课才能深刻而厚重,学生才会学会数学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四、练习设计形式不仅要多种多样,更要精心。

  为了让学生架起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已有认知的桥梁,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灵动起来,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们创设情境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孩子们收获颇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突出了数学的特点,又兼顾儿童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对个体的生活经验中的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使抽象的数学在学生的演绎下变得富有灵性。

  练习的设计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要避免练习目的不明确、层次不清晰、形式单一、反馈不及时等 弊端,要遵循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原则。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练习题的设计尽量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让生活实际同数学问题相结合,童话故事同数学问题相结合等等,给孩子们送上“既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练习课”。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