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开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能够进一步揭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现象与本质,可以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可以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

策略一:练习设计有趣味
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达到以巩固知识拓宽思维的目的,还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数学的神奇与有趣。(生活实际同数学问题结合。 拟人的童话故事同数学问题结合。)
策略二:练习设计要开放
“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即使是对于练习的处理,也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提出问题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解、自主解决问题。)
策略三:练习设计串成串儿
数学练习的设计要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好的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策略四:练习设计有思想
备课时一定要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练习以唤醒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宗旨。)
策略五:练习设计形式多
( 课堂上经常使用讲故事的形式。)
吴老师支招:
如何充分利用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的呢?
1、练习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离开学生的参与,再好的练习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应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展开。)
3、练习的设计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要在数学的主干上做文章,练习的设计不能单纯的追求解题的技能、技巧。)
4、练习的设计要精心。(要避免练习目的的不明确,层次不清晰,形式单一,反馈不及时等弊端,要遵循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

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明白了“设计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跟随吴老师学会了“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有趣味,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有趣,把“好吃“和“有营养”有机结合起来。
2、练习设计要开放,在课堂上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提供有利于提出问题的开放空间。
3、练习设计串成串,通过真实情境的再现来设计练习,减少机械的模仿和套用公式。
4、设计练习有思想,应通过练习有效渗透对应、转换、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设计练习形式多,利用讲故事设计练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使抽象的数学在学生的演绎下变得富有灵性。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学有所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