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忆村庄炊烟起 作者:王爱霞
wangaixia发起了2019-07-23
0
回复
12
浏览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我小时候这样比喻,年龄大一些时,我知道炊烟是村庄的根。

早些年,故乡村民的厨房后面,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有土坯砌成的,也有蓝砖、红砖砌成的。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村庄之外,到了饭时,你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随风上升,又偶尔被风撕扯着向四周蔓延的壮观景象。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生活在故乡的人们无法忘却,伴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孩提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下午放学要做作业,有的还要上五花八门的补习班。那时我们一放学几乎是没有作业的,书包往家里一撂,便和小伙伴们疯狂地玩去了。那时小伙伴们有很多,我们在一块玩过家家的游戏,玩捉迷藏的游戏,或者是干一点正事――跨上荆篮去地里给羊、猪薅草,即便是薅草,也不会专心地干,常常是薅了一些草之后便在地里玩起了自己想玩的游戏,常常玩得忘了吃饭。等看到村庄炊烟袅袅升起之时,便匆忙一溜烟地往回跑了,因为肚子早已饥肠辘辘了。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她就是妈妈扬起的手臂,在召唤儿女们回家吃饭。

故乡村庄的炊烟,时刻牵着我的心。每次想起儿时的一幕幕,我的脑海中便不由人,不由然地出现村庄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景。我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总是变戏法似的为儿女们做上可口的饭菜。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伟大、无私的爱。记忆中炊烟是和烤红薯、烤玉米、烤花生、烤茄子,烤辣椒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茄子、辣椒烤后经过母亲一番加工,自然就成了一道令我现在都回味无穷的菜品。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烤糊、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那样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口中生津。

记得有一次回家看望母亲,她便在小院里支去锅架子,为我和孩子们炖起了鸡肉。母亲说:“你还记得小时候烧地锅的情景吗?你最爱吃烤红薯了!”我说:“记得,记得,怎么会忘呢……”说着我回头望了一眼被柴烟熏得满眼泪花的母亲――一位年近70,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母亲。心里一阵酸楚,平日里总把母亲定格在了她50多岁的时候,如今的母亲已沧桑了许多,老了许多……吃着母亲做的饭菜,望着母亲满头的白发、沧桑的脸、因操老而日益变得粗糙的双手,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努力睁大眼睛,硬是把泪水憋了回去,因为生怕惊扰到了她那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如今,生活好了,大鱼大肉不断,而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做出的饭远远没有故乡的土灶铁锅做出来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伴着故乡的炊烟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来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

当下故乡的村庄,你很难再看到炊烟四起的情景,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土灶和烟囱也快绝迹了。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缕、上百缕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景,只有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