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繁花大多落尽,草木已然葱茏,春意渐行渐远,热情如火的夏天来到我们身边。沐浴着夏的热情,思绪回到了儿时的夏天……

总觉得那时的夏天没这么热,妈妈也常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所以,天气越热,小心眼里认为庄稼长得越快,热的时间越长,庄稼也就越丰收,许是这个缘故,总是不排斥热的。在炎热的午后,妈妈总会喊起午睡不起的我,去庄稼地里施肥、拔草,给棉花捉虫,打扠……干农活我不是尽职尽责的一员,给棉花打杈就专注打扠,不像妈妈那样既打扠,又拔给棉花争抢营养的草,又要去仔细查看哪个棉铃生虫了,一定逮住吃棉铃的虫不可,除非那可恶的棉虫被我碰个正着才会捉下,我认为这样干,啥时也干不到地的另一头。所以,我干活的速度是极快的,总是时不时地跑到妈妈前头,把她落下一大截,然后心怀坦然地钻到大型棉花株的凉阴下,安之若素地等待落在后面的妈妈,此时感到劳动中的“偷机取巧”充满了无限快乐。其实,我最乐意和妈妈齐头并进,以最快的速度到庄稼地的尽头,这时妈妈会领我到一棵树下小憩一会儿的,有时会躺在树阴下软绵绵的草地上,任野风带走炎热与疲惫,留下凉爽与惬意,幸福就这样容易得来。

最喜欢夏天的傍晚时分。酷热了一天,此时便趋于清凉、安静了。若是你在里干活儿晚走些许时间,便能听到各种夏虫的鸣叫。夏夜,似乎只生产泥土缝里虫子的叫声和此起彼落的乡土气息的狗吠声。那“叽叽喳喳”“鹊鹊鹊”的鸟儿们也互相招唤着飞回巢里栖息了。不说别的,单是夏天田野里的各种虫儿的合奏就令你无限神往,那似蛙叫非蛙叫的声音是地下蚯蚓的叫声,“蚯蚓能叫?它有嘴吗?”我质问着妈妈,就因为这个,我无数次地逮来蚯蚓细细观察过……那“嘀嘀嘀,嘀嘀”的叫声是蝈蝈的,那“嘀――嘀――嘀――”的叫声是蛐蛐的,我那时还知道蝈蝈和蛐蛐是弹琴高手,以至于到了五年级学《蟋蟀的住宅》那一课时,我知道蟋蟀就是田间的蛐蛐,我多熟悉的田间小动物!感谢广阔的农村天地给了我一手的实践资源,儿时夏天那曲曲乡土气息的虫鸣声,为我的童年伴奏,我的身体和心灵在那些悦耳的鸣叫声中,生根发芽,拔节生长。

夏天的晚上,乡亲们会带孩子在村口小河边的堤岸上纳凉,他们不忘给我们孩子们带上一张凉席。当铺上席子时,年龄相当的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兴趣盎然地谈论着专属我们的话题,大人们谈论着庄稼的长势,谈论着谁家老牛下小牛犊了,谁家孩子争气,谁家孩子考上好大学了……伴着阵阵河风和蛙叫,聊着,听着,便神志模糊,不觉然便酣畅入梦了。夏夜河边的惬意,是现在的空调间无法比拟的,因为河边的夏夜里有浓浓的乡音乡情,有凉爽的河风,有小伙伴无休止的叮咛……

如今,记不清多少年不曾在田里劳作,和老妈一块儿在夏天的田野里干活儿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劳动时大汗淋漓过后的小憩便是心之所向,那时的快乐与幸福是何等简单之事。深居城中的人们更是缺少了人与之间的沟通,晚上如若听到蟋蟀和蛙儿的叫声,又何尝不是一种熟悉、亲切的奢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