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浅谈“重情趣” 郑秋娜
wangaixia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0
浏览

 

安陵镇中心小学王爱霞语文名师工作室|教育随笔——浅谈“重情趣”

 

  于永正老师热衷于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他不仅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研究学法,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 ,重感悟 , 重积累 , 重迁移, 重习惯。

      五重教学中排在首位的是“重情趣”,可见情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对“重情趣”的理解。 初次接触五重教学我把“重情趣”理解成了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读了《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是多么浅薄。

  重情趣实际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情”,其次是“趣”。于老师说:“情是情感,或者是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于老师的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内容呀!既有他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有他对课堂教学的痴迷。

   “重情趣”除了情还有“趣”,也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性。但趣味性不等于热闹,不是带个头饰热热闹闹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演示才算有趣。这样理解是很肤浅的。

       那么趣味性指什么?读了《于永正与五重教学》后,我才真正明白趣味性指的是怎样让学生乐意学,怎样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学。它包含着这些内容:首先要钻研好教材。怎样钻研教材?第一要读,要想。什么时候读出味了,读得心中一动,读得眼前一亮,读得兴奋了,什么时候就读好了。只有把教材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文章的感情,教学时才有趣味。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两点,哪怕只是一个精彩的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文如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再次是课堂上要多点幽默。老师的幽默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十分有趣,包括用幽默的方式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化解各种矛盾。幽默能使学习变得轻松,能使师生在幽默的环境中融为一体。

  说到底课上的有情趣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不只是方法的问题、学识的问题、创造能力的问题、艺术修养的问题,也不只是观念的问题,而是人格的问题。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可以培养,而人格只有靠影响。于老师就是这样边教学,边思考,边影响,把语文课上的韵味十足。

  读了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我深受启迪,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它将引领着我自觉不自觉地尝试和实践 “重情趣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我会以于老师为榜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努力钻研教材,尽力把课堂打造成为孩子们都喜欢的语文乐园!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