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镇中心小学王爱霞语文名师工作室|生活随笔——忆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句赞美老师的话,让人忍不住心头一震。
近几天读于永正老师写的《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这本书,当读到于老师写的《我庆幸遇到了两位好老师》这篇文章时,我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教过我的几位老师的面容。

上小学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郑文超老师。至今我还记得他给我们吹口风琴的画面。他吹得是那样着迷,悠扬动听的曲子,从小小的口风琴中传出,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我们都很崇拜郑老师,特别喜欢上他的课。我已不记得当时他用了什么法子,现在只记得我们星期天写作业是整本整本写的,比赛谁写的页数多。早自习比赛背课文,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么长的课文,我记得当时我一早上能背四篇。我现在多想回忆起,当时郑老师用了什么魔法,调动了孩子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呀!在我的印象里,郑老师从未批评过我们,总是眯着眼睛跟我们说话。

在县初中上学时,我佩服的老师有好几位。其中陈锡田老师上几何课,从未拿过书和教案,只拿着三角板,圆规到教室上课。一节课下来讲十来道题。竟然连数字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的超强记忆力和清晰的解题思路让我佩服。
李纪全老师物理教的那是一流的棒,我印象中李老师总是把每类题型给我们讲透彻后再用公式归纳出来。以后再见到这类题型用公式一算就能做出来。因为佩服他,所以上他的课听得很认真,笔记记得很详细,很工整。我记得中招考试做题时,哪道题用上李老师总结的哪个公式,在课本的哪一页,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那年中招考试我物理满分!
可见老师自身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我要努力,不断地,自觉地打造自身形象,增强自身魅力,让我的学生因喜欢我而喜欢上我的语文课。
在众多的老师中,对我工作有一定影响力的是我上师范时的王志红老师。王老师带学生犹如家人。还记得我们上师范时的第一次冬至吃饺子,王老师怕我们想家,就组织全班同学在老师办公室包饺子。饺子馅儿是在她们家拌好的,我们把办公桌擦洗干净当案板。我忘了当时找什么当擀面杖了,只记得我们全班同学开心地在一块儿包饺子,包完后拿到伙房,王老师找师傅给我们煮熟。那次的饺子特别好吃,我们吃的时候都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当时王老师的儿子还小,才一岁多吧。每次到开学时,王老师为了不影响工作,都会把孩子送到老家,让婆婆帮着扶养。有一次,记得王老师说:“她做梦都听见,她儿子离开她回老家时的哭声。”当时只是觉得难过,现在身为母亲的我,已能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当时那种揪心的疼痛。
王老师争胜心特别强。不论参加学校的什么比赛,她都尽心安排。记得我们班每次都能拿第一名,每次都能赢来其他班同学的羡慕。她的这种不甘落后的性格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
她待我既是老师又是大姐。记得每次自学考试前,我都要去培训中心听课。一到星期六我都到她家楼下,只要朝楼上一喊——王老师,她总会把车钥匙从楼上扔下来,让我骑着车去听课。现在想想,她当时就一辆自行车。我骑走了,她往市内就得步行,可见当时的王老师对我是多么的疼爱呀!
一位位老师的音容笑貌从我眼前浮过,犹如昨天,但转瞬我已为师22个春秋。回忆为师生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不管经历多少风雨,都无法改变我当老师的决心,因为在众多优秀老师的影响下,当老师这个梦想已深深地植根于我心中。
虽为师22年,但却平凡、平庸,与名师相比相差甚远。以后我会在名师的激励下,在同伴的扶携、相伴下,学习、钻研、反思、成长,争取成为孩子们心目中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