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许昌寒意袭人,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团队语文教师的学习之路。
12月13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在王爱霞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许昌实验小学,开始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历程。


时隔两年,再次来到这里,发现这里又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只见教学楼前拓展出了一些空间,并自上而下安装了透明的吸热玻璃;教室外面专门在墙上钉了一个图书柜,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孩子们喜欢看的图书,还备有坐垫。

到了多功能厅,我们一行人有序地在指定位置坐下。开始聆听由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的耿春龙校长带来的专题讲座"——课堂里长出来的读写结合"。

他讲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多读是多写的基础,多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多读。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课文是整合多篇文本及原著的媒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应利用好课本这一资源,多角度地进行挖掘、创新,为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多想策略。

14日上午,由耿春龙名师工作室的三位老师,分别在现场授课。王豫英老师的《搭船的鸟》、李海军老师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谢冰老师的《新型玻璃》,均让我有不同的收获。他们或是表扬学生的方式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或是设计的别具一格的"助学单"让我感到教师知识的底蕴深厚,或是课堂上小组合作的井然有序、老师的巧妙引导让我啧啧称赞。似乎在品味一道饕餮盛宴,令人回味无穷!

一边听,一边记。来不及记,就先用手机拍下来再记。瞧,这几位听课的认真劲儿,你是不是也被感染到了呢?

下午,耿春龙校长又做了"生活之中学作文"的专题讲座。他谈到:为什么如今的孩子习作空洞无物、选材陈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孩子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下笔无内容可写。
关于改进策略,耿校长谈到,如果用简单三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搞事情"。比如:在家里,可让孩子当家,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养小宠物,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能力;在学校,让他拟写游戏设施使用说明,值日班长岗位总结……总之,要多为孩子创设情境,为孩子的写作积蓄素材。


不知不觉,已是暮色苍茫。临别之际,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如此匆匆。虽说此次学习已经结束,但我们的语文学习和研修却不会停止!我们期待下一次,大家会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