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悟
昨天晚上,我给学生布置背诵一篇小短文《画画》。
这篇小短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光上画画。”这一句话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四个要素。时间:星期天下午。地点:阳台上。人物:我。事件:画画。第二自然段小作者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写了“我”画的森林,天空,小鸟。作者分别用了一组描写先后顺序的关联词,“先……又……接着……”。具体写出了自己画的内容。同时还写出了对自己画的小鸟的感受“很有趣”。最后第三自然段写“我”给这幅画起的名字。
第二天我开始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让我没想到的是,一百多个学生,只有二十几个学生会背。这怎么能行呢?尽管我很生气,觉得是孩子们没用心,但我还是强按捺住性子,再留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再背。足足有半个小时吧!我心想:这下孩子们背诵起来该没有问题了吧?于是我开始提问。眼前的情况让我直接怀疑我的智商了。除了开始会背诵的二十几个孩子以外,这次竟只有不到三十个孩子能背下来。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平时挺机灵的孩子,也是结结巴巴,勉强背诵下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准备向学生发火,质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心背书的时候,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是呀?为什么我不试试这个方法呢?
上学期,我教孩子们训练看图写话,曾经让他们以”画画”的形式“写话“,他们兴趣盎然,画画特别认真,对自己所画的画的内容写得也很有趣,特别有想象力。现在我为什么不利用现成写好的”话”以“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呢?想到这里,我面带微笑,故意神秘地说:“孩子们,老师有个背书特别快的秘诀,想学吗?”同学们一听都惊讶地看着我,瞪大眼睛,似乎不相信。“孩子们,学习要用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学习也是有方法的。方法也很重要哦!下面我们不背了,一起来画画。”说完,我巡视了一下一头雾水的孩子们,拿起一支绿色的粉笔画了一大片长得茂盛的森林,边画边让孩子们和我一起说。“先画……接着画……然后……”不知不觉画完了。短文也背诵完了。我又问:”孩子们,看看这幅图,如果让你写话,你准备怎么确定写作的四要素呢?”有孩子一下子背出了第一自然段。立刻又有孩子举手:”老师,我还可以这样说: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画。““星期天,我和哥哥一起画画”……
看着孩子们一脸兴奋的样子,我什么也没说,静静地微笑着,倾听着。此时,我是一脸的满足。看看他们和同桌相互交流,已经忘记了刚刚不会背诵的懊恼,我觉得自己比孩子们还激动!
是呀,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时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引导。通过这件事情我更明白了,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