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水英:有效作文教学主题阅读笔记
caishuiyingyizhong发起了2020-11-21
2
回复
28
浏览

一、教学

什么是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教师循循善诱教和学生孜孜不倦学的育人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之间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很多教育专家都谈到,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甚至是主宰。我个人认为,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凸显程度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而定,不能够一概而论。比如作文指导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和水平,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谋篇布局基础很差,学生是不能占主体的,教师理应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引导训练,只是让学生交流讨论,凸现其主体地位,那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是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其实不管是教师主导也好还是学生主体也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表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受兴趣、需要等因素支配,教师的主导应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出发,以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主导好二个任务:一是深度解读文本,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准确把握学情,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二、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 :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20世纪以前,“教学是艺术”在西方教育理论教学观中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20世纪之后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什么是有效教学  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交流切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的教学提倡老师少说精讲,主问题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较浓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有效教学应该是关注全体学生发展,课堂不只是优生的天地,老师带有激励性的只言片语会是差生幸福学习生活的开启。学生的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由勤奋型讲授转向智慧型教学将是“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叶澜教授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这也是我们开展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的初衷和目的所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从学科特点角度讲,语文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学会表达交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3)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中“设计合理优化的教学策略”是重中之重。笔者曾在这方面略作探究,比如:上作文指导课,活用教材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写作。不管是任何版本的教材,里边的文章都是由专家、名家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即使是截取了某部作品的某一部分,给学生阅读的,也是经过斟酌再三的。对于每天两点一线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提起写作文就痛苦万分,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学习压力的制约,学生写作素材十分匮乏。其实,作文素材的积累无需舍近求远,就立足眼前、立足课本。因为被选进课本的文章都堪称经典,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    

活用教材中的素材设计作文教学,我是这样做的:1、活用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素材让作文增添无穷的文化魅力和气息。如写“爱”这一主题的作文时,我将《走一步再走一步》、《背影》、《邓稼先》等课文联系起来,借此文章中的人物来阐释对爱的不同理解。2、活用教材中的事例素材使作文别具一格、趣味无穷。3、活用教材中的语言素材使作文文采飞扬、备受青睐。教材中的语言素材,主要指好词佳句,可引导学生直接运用或稍加修饰、改编。4、活用教材中的各类文章的写法,为作文谋篇布局寻觅抓手。比如:学习《昆虫记》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训练;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习一事一议的写法;从《背影》可以学到细节描写;从《最后一课》学到都德的心理描写;从《昆明的雨》中学到“一线串珠”和“以小写大”的写法;从《小石潭记》中学到情景交融的写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活”用教材,去粗取精,以点带面,化繁为简,不失为训练写作的好方法。

三、作文有效教学

1.关于“作文”的概念

《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将“作文”定义为:“(1)撰写文章(用词要妥帖,作文要畅达,作文之心如人目)。举例释解:北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红楼梦》第一回:“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鲁迅 《花边文学·“彻底”的底子》:“譬如文学,原是以懂得文字的读者为对象的,懂得文字的多少有不同,文章当然要有深浅。而主张用字要平常,作文要明白,自然也还是作者的本分。”(2)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星期六的第一堂是国文课的作文。许多同学进了中学校,这还是第一次作文。”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有关于“作文”的两层涵义解释:(1)中国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2)中国清末学堂的教学科目。百度百科中关于“作文”的解释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这些都是对“作文”这一概念的一般性解释,作文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写文章这一教学活动或学生练习写的文章这一教学成果。

关于“作文”的解释还有更加具体形象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谈到“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他引用曾国藩的话“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来说明作文要有内容,并且要有系统,有组织。大理大学文学院汲安庆博士这样描述“作文是另一种偶像。”江苏省苏州一中的杨斌老师在《生命写作先须培育生命活力》(2008)中提到:“作文,是表达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表达一种审美感受。在这种审美过程中,自我日趋成熟,生命不断丰富。”

2.关于“作文教学”的概念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说:“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即学生的作文是写作练习,作文教学就是写作训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各级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有这项内容,但要求不完全一样。初中作文教学,必须培养、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重视课堂教学技巧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洞悉生活的能力,改变以教师“好作文”标准评价学生作文的做法,转变评价观念,肯定学生每一次每一滴进步,让他们爱动手作文,乐于用文字叙述生活。

3.关于“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作文教学上,很有许多复杂而难解决的问题:比如作文的评分标准问题,作文的拟题、训练、指导、批改等种种问题,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在中学的一般语文教师,对于每单元的教材教法,还能做些真才实学的研究与讨论;对于单元的作文教学训练,则多是随意乱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毫无定法和主张。老师们遇到作文教学上的困难问题,通常一知半解地忽略过去,或者根本不把他当作问题。平时重阅读指导而轻作文训练。王荣生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作文写作教学,“大家从课时量上可以看出来,目前语文课绝大部分课时实际上花在阅读教学上,作文写作课课时是很少的。”其实,一些老师也还是进行作文教学的。比如写作之前教学生如何审题,写作之后对一两篇作文进行讲评教学。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因为,在学生开始着手思考,到他的作文最终完成,写作中间这一大块,教师其实并没有有效指导。王老师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提醒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写的过程。王荣生老师所说的“从学生思考他的写作开始,到他开始写作,到他的文章完成”这一段写作过程是难以把握的,或者说是不能把握的,因为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为老师,写作之前思路的启发,路向的示范应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所以我们尽管在课堂上与学生大谈特谈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却与作文教学几乎不发生关系,没有用教材教,教材反而被架了空;尽管作文批改照例办事,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少提高;尽管教学生去诵读经典美文,而文字仍然不从不顺;尽管教学生尝试小说新诗的创作,而做日常应用文字不能下笔;尽管从小学到初中,老师为作文教法殚精竭虑,却差别不大,收效甚微。这源于老师对教材教法研究不精,作文教学策略粗浅,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叶圣陶的写作理念是“为生活”,即应生活之需要。他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也就是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上终身受用”。为了“应生活之需”,实用文体的教学占据了作文教学的课堂,作文成了枯燥的实用文章的制造,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很难彰显。

黄厚江老师提倡“共生作文”理念,所谓“共生”就是“老师用自己的写作教写作,用学生的写作教写作”,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写作,改变了传统写作教学的教师常以生冷的面孔出现在教学中。这样,老师陪伴学生写作全过程,给学生心灵慰藉,起到了随时被咨询的作用。研读黄老师的个别课例,往往选用比较好的故事,通过猜想比较的形式,比如对这篇作文你怎么想的、怎么写,人家又是怎么想、怎么写的,学生在猜想比较中,写作的感悟、经验的积累慢慢得到提高。这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但这种过程的教学,也基本上限定在别人的思路之中。 

美国的“创意写作书系”——《开始写吧!》《成为作家》《写我人生诗》等几部书,主要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如何传授切实有用的创造经验,如何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来展开”。创意写作追求的“激发热情””发展个性”。强调教学的生活化、真情景、小角度、精提示;要求具体而清晰。他们总是站在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我们似乎故意给学生设置写作的障碍。他们虽然有“写作过程”的现身说法,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写作热情、形成写作个性。这属于一种情景式作文教学法,有了情景的铺设,学生的写作相当于有了框架的支撑,这种教学法行之有效。

荣维东的“语境交际写作”,强调“写作即特定语境下的语篇建构”。写作既要注意作者的角色意识,又要注意读者的身份,话题的内容,还要注意写作的意图和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语言。他把“作者、读者、话题、目的、语言”作为写作的5个要素,同样强调注意“写作过程”的指导、写作情景的设置。

大理大学文学院汲安庆教授主张作文教学要注意宏观立意和微观策略。所谓宏观立意,是指作文教学要有鲜明的思想,明确的追求和指向。也就是作文教学到底为什么?目标是什么?这是作文教学不变的“纲”,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有重点、有目的、有节奏地采用好微观策略,作文教学才会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宏观立意就是在充分理解课标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个人的教学实际,要有明确的教学主张和教学目标。赵谦翔的“绿色作文”,黄厚江的“共生作文”,熊芳芳的“生命作文”,王君的“青春作文”等都是确定了自己的宏观立意后,微观操作策略则是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些专家高呼“快速作文”“万能作文”,这其实是只重技巧而轻个性的“应试”教学。“快速作文”“万能作文”,这种教学的目的指向就是“应试”,课堂形式十分单调、乏味,它阻断了学生和外界的联系,和自我情感的联系,写作成了机械制造,成了技巧的杂耍场。作文失去了真人、真事、真情。这种同质化作文教学,不仅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积极性。

于永正老师主张作文教学要“积累”。他认为,要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在于作文课上,而在于课外、在于阅读、在于积累生活、积累感受。第一个是积累语言。其实,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读书读出来的。于老师主张不做题,如果要非做不可,老师要有选择地指导同学去做题目。于老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第二个是积累生活。孩子的生活要丰富多彩,这可以为孩子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使他们有话可写。第三是积累感受。学生有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文章不在于长短,在于它有没有东西,是不是言之有物,是不是真情实感。“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通读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总结出管老师整个课堂的流程大致为:赏析——评价——训练三个环节。赏析,主要是选出优生的好字,好句,好段,只要是学生的亮点,管老师都会给予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写作文的乐趣和享受。他对学生的赏析不是笼统的表扬,而是具体细微地肯定,有指导意义。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评讲,管老师思考问题的思路让我脑洞大开,他把一些常被我们大家忽略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合理归类,总结了各种写作中存在的诟病,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作文教学中常存在的问题,但却被我们一直忽略,管老师融入自己的思想,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创造,形成自己的上课模式。训练,管老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当堂训练,并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现学现用。他的作文教学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

所有回复
  • 李姗姗 2021-11-13

    训练,管老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当堂训练,并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现学现用。他的作文教学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一中李彩丽 2021-11-17

    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不但要教给学生方法,还要让学生会用,以达到真正的训练“作文”的目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