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caishuiyingyizhong发起了2020-11-21
0
回复
13
浏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写生活之法

        夏都学校  万亚沛

新课标要求作文课应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力求有创意地写作,写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在写作中进行创新。

  • 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观察

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而,是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观察方法告诉学生呢?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之时,让其观察一特定事物,然后写一篇作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经过几次反复,学生写出的作文会更加完善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前后写的作文为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经验,就会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观察方法的作用。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就有了条理性,写出的文章内容就丰富,形象就生动感人。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观察技能技巧并且运用在实践中,这一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比如,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然后写一篇赞美校园的文章,众多的学生会从观察校园的树木、花草入手,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同学们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校园整洁的环境、天空飘荡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独特之处。此外,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按不同顺序进行观察。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对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立意

就作文的立意来讲,同一素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就会有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比如,小草这一事物,从其生长的特点看,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风吹雨打,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说哪里有水、空气和土壤,哪里就有小草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人类所具有的顽强品格。另一方面,从小草的生存价值来看,小草危害庄稼的生长,对人们又是个不利的因素。同样,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有未关的水龙头......对这些见惯了的内容,很多学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雷锋、做好事的素材,他们是否还能想出这里边包含着其他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或者只要学生能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就不难产生别具匠心的立意来:自行车为什么随便摆放?撞倒自行车的人哪里去了?自来水龙头为什么没关?人们为什么对白白流淌的自来水视而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 启发学生不落俗套地选材

选材上的创造性体现在所选取的材料新颖、独特、不落俗套。目前,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好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创新的问题,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施展,常常出现下列情况:写学雷锋做好事往往是帮助困难户不留姓名,扶老人过马路;写歌颂老师,往往是学生有病,老师看望、补课、等等。让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有时让刚进中学的学生写一篇作文,说说升入中学的感受,你也写,他也写,却往往内容大致相同,千篇一律。克服这个毛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角度,在选材上创新,坚持人取我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写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新颖、独到之处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 培养学生冲破束缚谋篇

柳青曾说,初学写作的人,一定要培养独创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培养这种精神。面对一种题材,反复研究,创造出你自己处理这种题材的方法,尽管粗糙,尽管水平低,但这是创作。如果是从别人文章中套来的,可能暂时看起来高明一些,但不是创作。所以,在作文技巧上,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我们提倡借鉴,但要讲求实效,要对模仿有一定限制,中高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原创作文能力。什么下水文、优秀文选,尽量在学生作文后阅读。有的教师习惯在学生作文前读些范文,或者提出很严格的框框,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头脑,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拓,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养成踩着别人脚印走的习惯。在写作技巧上,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办法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构思,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探索规律。这样,他们才能在作文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想象力训练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力的训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秦牧  把想象比作“思想上的野马”,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实,写文章时就会妙笔生花。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作者的感受并写下来。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让学生自由去想象一下,于勒在美洲的生活。无论怎样想象,只要合理即可。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训需要教师不断用心,教给他们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写出真情实感。这样,他们就一定能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来。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