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Talk"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巧妙结合
liyinfang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29
浏览

Free Talk是英语课前一个常用的教学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先对旧知识进行一个复习,然后通过一两个问题引入新课,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该活动的传统作法是:教师准备问题,教师提问并挑选学生回答。整个活动由老师全程掌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能使Free talk更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个学期我对此活动进行了改革。

一、权力下放,学生自主控制课堂

1. 将问题准备权交给学生。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按单元顺序分给各小组,各组根据所分的单元和最新所学的内容准备问题。问题可以是书上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创编的问话;可以是针对课本内容的问题,也可以是针对生活实际的问题。但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要以体现语言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为原则。问题的句式要求多样化,要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祈使句等交替运用

2. 将提问权交给学生,由各组的值日学生进行提问。提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组内成员轮流值日,每天各组均有1或2名值日生。(2)值日生按组号顺序依次进行Free Talk。(3)由值日生挑选学生回答问题

3. 将课堂组织权交给学生。每节课开始时,在科代表的组织下进行Free talk。操作形式如下:科代表先问几个关于日期、星期等常规的问题进行过渡,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引入课堂。等大家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之后,科代表再发布“Free Talk”的命令,各组值日生就按组别顺序依次起来提问,进行活动。每个值日生用时约1分钟,对话中的实质性的问题至少两个:一个问题是根据所分的单元设计的问题,另一个是最新所学的语言(开头的问候语和结尾的谦语不计在内),并鼓励学生借助任何有利于完成Free Talk的表情语和动作语。 

4. 将纠错权交给学生。只要值日生和回答问题学生在语言上出现错误,其余学生都可以起来当场纠正。

二、将竞争机制引入Free Talk活动中

每次活动都要进行小组比赛,比赛规则如下:(1)比起立、提问和回答的速度。各个值日生依次迅速起立并迅速提出问题,不可有耽搁;回答问题者在值日生点到名字时也应该迅速起立迅速回答问题,不可耽搁。任何一方有违规动作一次扣小组1分。(2)比声音响亮。发言者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否则扣小组1分。(3)比语言质量。语音要准确,语句要流利。值日生达不到要求每次扣1分。回答问题的学生视情况而定,如果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违规,则一次扣1分;其他学生根据情况或两次扣1分或三次扣1分,甚至不扣分。(4)比文明。对话时开始要有问候语,结束以Thank you结束。对话时,一切学生都要注意课堂纪律,每违规一次扣小组1分。(5)比创新性。所提问题有创新性的、回答问题视角独到的、活动形式新颖的每次加1分。(6)比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要积极参与课堂,为发言者纠错,每纠错一次加1分。(7)其它不在此列的情况由教师酌情定夺。

三、教师在Free Talk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 质检员。各组值日生的问题要在上课的前一天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全局把握,以避免出现复习死角。

2. 评分员。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记好各组的比赛得分,在下课前将本活动的得分和其他教学活动中的得分汇总公布。

3. 纪律员。教师在教室内转动,处理各种异常情况,维持活动的正常开展。

4. 指导员。每次上课时仔细观察活动的方方面面,找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修正。

四、自主型Free Ialk 的特点

与传统的Free talk相比较,这样Free talk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

1. 学生参与面广。(1)在单位星期内,学生做值日的参与率是100%,即每个学生在每个星期都有机会也一定要做一次值日。(2)在一次活动中发言学生的总人数可达全班总人数的1/2(全班以60人计,参与活动的学生至少有30人,即值日生9或10个,答题生至少9或10个,纠错生至少10个)。

2. 学生对活动时间全额占有,教师不占1分钟。原因有三:一是由科代表发起活动;二是发言顺序按组别顺序进行,一组完毕,另一组接上,过程完全自动化,不再需要教师指示下一个步骤;三是对话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口语句子,句中没有复杂的语法和句式,也没有生词,学生犯错的频率低,即使犯了错误,也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

3. 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几乎可以达到对活动的全员全程关注。一是因为活动的知识难度比较低,学生在表达上没有障碍,不影响活动进行;二是因为小组之间有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使其自觉关注课堂。特别是比赛规则里对选手出错不扣分,但对纠错者加分的规定,可以让学生不怕犯错但勇于纠错,从而可以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表现出全体学生的高度课堂注意力。

4. 弱生训练机会多。为了让自己的小组增加胜出的机会,值日生一般都会挑选其他组内的弱生进行对话,以获得纠错机会。这样,保证了弱生的训练量,有时一节课,同一个弱生会被值日生挑选几次。同时中等生和优生并不是被动地观看值日生等的表演,他们的“纠错”权可以保证他们发挥主动性,满足表现欲望。

5.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活动要求的“起立迅速、声音响亮、富有表情、动作”等要求,可以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学生都可以做到在公众面前大方发言,勇于表现自己。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语言的应用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弱生在口语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活动还处在一个建构框架的初级阶段,不成熟之处在所难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