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lanxiaoyan发起了2021-06-11
3
回复
27
浏览

《三峡》复习要点

一、文化常识

1、关于《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记载了我国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有些文章是优秀的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二、主要内容及主题

文章记述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词

略:一点儿;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太阳;至于:到了;: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时;御:驾;:认为;:快;山峰;漱:冲刷;:指水流清澈;荣:指树木苍郁;峻:指山高大;:指百草丰茂;良:实在、很;:早晨;:寂静;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四、一词多义

1、三峡七百里中。(在)

   非亭午夜分。(如果)

2、沿溯阻。(断绝)

巘多生怪柏。(极、极高的)

哀转久。(消失)

五、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2、回倒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波)

3、则素绿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急流)

4、晴初旦。(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霜)

5、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七、古今异义

1、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假设连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八、行文思路

(1)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2—4)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壮丽景色。

九、写作手法

1、抓住事物特点,大笔点染。

抓住三峡山多、水多的特点,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写山,突出山连绵不绝,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突出水大、水急,体现三峡的奔放美;春冬季节,则写三峡的水清、树茂、山高、草盛,体现三峡的清幽美;秋季,则突出三峡的寂静、凄清,体现三峡的凄婉美。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一段写山的连绵不绝,遮天蔽日;第二段写夏水的大和急,都是先从正面描写,再从侧面烘托。第四段写秋景,引用渔人歌谣则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秋季的凄清、凄婉。

3、动静结合

第三段写春冬之境。“素湍”、“回清”是动态描写,“绿潭”、“倒影”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语言特点

长短句错落有致,骈散结合。语言凝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机。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