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支长篙,向语文更青处漫溯
每一次的听课都是对我的一次警醒和提升。常常叩问自己,怎样才是好老师,怎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的更优秀的教师,去认真教好每一班学生。但没有捷径,更多需要的是一节节、一年年的苦修。成长,藏在你读过的一本本书中,讲过的一节节课中,写过的一页页反思中,参加过的一次次研修活动中…
全国教育名家时就听徐杰老师的课,后来关注他的公众号,最深的感觉之一就是为人师者的赤诚。赤诚是每一次的精心备课,是课堂上的每一次精妙提问,是每一个精巧的学生活动,是每一句循循善诱的提醒,是写下的每一篇真诚的文章。
他的一堂《带上她的眼睛》带给我关于自读课的深入思考。自读课到底该怎么教,钱梦龙老师曾说:自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会阅读为目标的训练过程。
在《带上她的眼睛》中,徐杰老师通过三次计时地浏览全文,层层推进地设计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整个课堂,一直在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不禁带给我思考,自读课,原来可以这样教呀。
传道有术,学业有方。自读课,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去处理,呈现任务,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点自己的思考。我想,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课堂,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留点空白,用心感悟。自读课,长时间的静默又何妨,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多一些读书的时间,有些课文,比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读一读,就很美呀。语文本来应该是美的存在吧,把课文当作诵读材料,去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去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吧,进行一次美的熏陶,去听,去感受吧。
洞悉学情,取舍得当。我想,一位好老师,一定会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其谋划长远的发展。
正如徐杰所说:语文,是一门精致的学科。如古玩,需细细品赏;如园林,需静静流连;如佳茗,需慢慢啜饮。让我们细细的去品味吧,在语文的路上,也许我们不尽完美,但是我们心中有坚定的目标,沿着这种勃勃而发的力量,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