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锤炼
——去苏州听课的反思
魏都区实验学校 孔菲
2019年4月17日,有幸观摩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来学习之前,思考了下教学基本功都包含什么,大概有这几个方面:对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特点的了解;备课的基本功;教材解读和设计能力;教学语言的基本功 ;设计板书的基本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功;诵读示范的基本功;组织教学基本功;教学评价的基本功。从这次选手的表现看来,大家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每一节都能带来启发,即便是缺憾比较大的课,也有其闪光点,我想最终成绩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基本功是否全面、流畅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热爱语文即热爱生活,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而语文是这个世界上最诗意的华章。我从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阅读教学我们要关注语文要素,关注阅读、积累、品析、运用,要想扎实高效有趣地开展语文课,教师要关注文本本身的特质,关照教材特点,在统编教材中是教读、自读还是实践活动,教材是提供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的,要有课程意识、教材意识,训练教材解析与信息处理能力,如何以一个切入点走进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有效的阅读教学,如《孤独之旅》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孤独”一词展开长文短教,抓段略、抓细节、抓原文对比等方式发掘孤独背后的成长历程,提炼自读课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双线受益。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师从人们对于勒称呼切入,由浅入深,串起了情节中的插叙,人物形象,还有独特的视角。在阅读教学的路上,既要守正,又要创新,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在积累与建构中整合信息,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与引,促成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坚持语文为本,以学促教,真正落实阅读教学的读,读是一种要素,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小组的讨论代替个别同学的个性化阅读,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泡在文字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审美体验。关于审美,学生在课堂上静默的读书,本身就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课堂对话,让学生自己觉得这篇文章真好,而不是老师告知学生哪里好,有些历程必须学生自己走,我们解读的好,学生触碰不到,那课堂也是无效的。
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综合实践要有设计意识,凸显学生的实践,与活动,同时用语文的方式进行实践,要有创新意识。是任务驱动型的课,这次活动有几节充满挑战的综合性学习课,所谓综合,我理解的是,既有语文学科要素,又有生活中的实践,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遇见语文。我认为学语文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审美体验,能优雅地拥抱生活,心存真善美,宠辱不惊,豁达乐观,通透而又坚韧,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看到社会邪恶的一面,而他们也必将经历生活中的各种黑暗与坎坷,我们的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让他们看清了邪恶之后仍然保持内心真善美的自我,也许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着上善良的底色。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要给教学生和善,怎么去实践活动呢?《以和为贵》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甲骨文、文言文、成语中了解和的含义,这是浅层次的积累,但也关注了语文要素,语言文字,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慢慢渗透的过程中,抛出故事中的“和”,在历史故事中渗透“和”的应用,设计实践活动,学生讲故事,有趣,继续理解“和”,和是谦让,礼让,豁达,释然,包容,牺牲,然后我的设想是故事可以分两类:“和”的故事,“开始不和,后来又和”的故事,国家之间的,个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等方面,让学生打开思路,全方位理解和的深度内涵,最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以和为贵,什么是贵,是珍贵,有价值,稀有,为什么以和为贵,因为“和”太难了,“不和”太容易了,借此引导学生要锤炼这稀有珍贵的品质,和。再来抛出社会热点事件,强调和不是一味忍让,他是有原则的和,有温度的和,优雅的和,言行一致的和,情志合一的和,这样的一节社会实践课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这些课都有较强的板书设计意识,彰显教师的智慧和构思,还有简笔画能力,还有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有思维导图、现场采访,情景剧,模拟演讲,调查问卷等,任务驱动,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
我想在我的课堂上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语言文字,做积累,真真切切地泡在语言文字中,去审美,快快乐乐地走出文本,去生活!
。
最美的语文课应该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