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yinyuanyuan发起了2021-06-12
0
回复
16
浏览

谈一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顾周旭

  “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了”,在我们听来,这样的下课铃声的确比以前的单调的“铛,铛,铛……”的下课铃声要悦耳很多,时不时也会为上完课的疲惫从这句话中找的一些安慰。那天在校门口值班,有位家长在校门口有事情等着,同样的下课铃声,却引来了他的另一番感慨:“下课时间到了,怎么不说学生您辛苦了,我觉得我家孩子上学真的很辛苦。”周围的人也因为他的话笑了……

  说笑之后,我还真觉得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学生从两三岁开始上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上大学,职业类院校,更别说有部分学生还要考研读博士,博士后……大部分学生要在学校度过十好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人生时光,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好不容易盼来了星期天,节假日,还有作业,或者说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他们怎么会不辛苦呢?

  想想这几年一直提倡的高效课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的要用心对待,并努力做好,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真正达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回想这几年我在争创高效课堂方面所作的努力,真的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在不断的成长进步!

  语文课的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都很强,我所担任的小学语文课,基础性也非常强,为了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语文,我主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 一)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预习是学习方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我这几年所担任的都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学生已经能在我的指导下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小学语文认字量较大,组词造句,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的任务较重,这些环节如果都放在课堂上难免要投入相当一部分时间,同时又不利于学生自觉学习,所以,我把大部分认字组词的任务交给学生去预习,并在扫清读课文的障碍后自读课文,上课先找同学口述课文内容,以助于他们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具体说来,我是这样做的:

  (1)引导学生全部掌握查字典的方法,碰到课文中没有标注拼音的生字,他们都能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去找到读音,释义,并学会组词,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2)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字音字形,我给他们分了小组,让小组组长督促检查本小组及时完成预习任务,并在上课时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根据掌握情况给予加分奖励,每天评出:“智慧之星”,每周评出:“智多星小组”。通过这种激励措施,督促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3)在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之后,要求他们自读课文并在上课时口述概括课文内容,这一过程不但督促学生认真去读课文,并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预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引导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

  学生在预习之后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领会,新课的学习难度降低,积极性也已经被调动起来,接下来就是问四十分钟要效益了。

  我一直提醒自己,在课堂上我要当好主导,学生才是主体,为了让学生上课的时候能在积极的思考中学到知识,我就必须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以利于上课的时候更好的去:“抛砖引玉”。对于不同的课文,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学习课文《金色的草地》时,为了帮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认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便带他们一起走进草地,去观察蒲公英从未开放到开放的过程,一起分享那个美妙的时刻,学生也和兄弟两个一样吹蒲公英的绒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大自然接触了,对蒲公英的了解更多了,即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学习课文《花钟》时,虽然文中的花有些在我们的身边见不到,但学生也可以去观察喇叭花,绍棠花等身边可以看到的花,记录花开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并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课文《小村庄的故事》和《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家乡的小河边,先给学生讲小河的过去:河水清澈,水中小鱼,螃蟹生活的自由自在,河边茅草,薄荷……那时的小河真的是孩子们的乐园。再让学生看看现在的小河,河水被污染并接近干涸,俨然一个个脏水垢沟,再也找不回曾经的景色,学生的心情因此而沉重后,再带学生去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目的。通过这一资源,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加深入,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更加强烈。

   (2)适时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引进课堂之后,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但不是说所有的课都要利用多媒体才能上好,有选择性的利用才能真正的起到为高效课堂服务的目的。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先是为学生播放了文章的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语言的流淌去想象一幅幅画面,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欣赏春草图,春花图……春天的美景更加直观,学生很容易记下一幅幅画面,从而很快记下朗朗上口的语言,一节课下来学生在理解中轻松背会全文,所以一节课下来,学生读了美文,看了美景……被太多的美感染者,怎么会不去热爱大自然,怎能会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这样美的享受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又 怎能不被提高?

   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和《桂林山水》等课文时,我也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学生营造意境,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文中景色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加高效地把握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3)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有些课文,我则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一夜的工作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周总理生前的故事,上课现实让小组讲总理的故事,看哪些小组讲的好 ,讲得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对周总理有了更多的了解。接着我把课前准备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各小组同学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之后小组抢答,补充,这个过程结束后,问题都解决了,学生理解了课文,总理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更加清晰,总理的品质也在无声中影响着他们。

   (三)帮助学生高效的复习积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上学习固然重要,做好课下作业和复习更是画龙点睛,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我通常给学生留以下作业,以助于他们更好的巩固知识,增加感悟。

   (1)我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及时默写生字新词,写到记录本上,和文章对照之后,把自己没掌握好的也记录下来,有助于更好的查漏补缺,把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也记录下来,增加自己的词汇同时也学会表达。

  (2)我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及时写一段话或一篇小短文,在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作文打下基础。

   “方法+巧干=成功”,有针对性的预习,高效的学习,有目的的复习,这三个环节坚持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显著了,语文基础扎实了,我为他们的收获而喜悦。

   “经验+反思=成功”,为了争创高效课堂,我努力了,进步了,成长了;为了做的更好,为了和学生一起共赢,为了和他们一起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我依然努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