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初探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陈绘锦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起点,抓好小学一年级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关系到小学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在从事一年级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一年级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效果。总结下来,主要是从抓好班级管理、备课和建设合作学习小组开始的。
一、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从教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一年级,仿佛坐着过山车的我来说,一年级教学最大的感触是,学生不需要你高深的知识,而是组织课堂的能力。还记得,刚接手一年级教学任务后,又担任班主任工作后,学生们一个个就像小猴子,有的上课抓耳挠腮,有的钻桌子,爬高上低,因此,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一节下来只是声嘶力竭也毫无用处。后来,我意识到要想上好一年级的课,先得管理好班级。要掌握一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语言要贴近学生生活,上课要用语有趣,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的课文不要讲太深,越是高深倒是让孩子们坐不住,因为听不懂而选择不听。教室会乱成一锅粥的,这样,即使你讲什么他们也听不进去。
班级理顺了,还得有适合孩子们的好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觉得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紧扣新课标,备好课是前提。
1.备教材,理解教材编排的思想性。
例如在学习《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这篇课文在学习好识字、读好对话的基础上,领悟到还要教会孩子区分不同的益虫能捕捉不同的害虫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这一个科学常识。
2.备教法,设计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根据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小壁虎找尾巴》这篇课文时,我进行了“闯三关”游戏教学模式的尝试,把课文内容设置成三个部分,开展“闯三关”游戏,第一关,赛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各自读、分角色读,最后表演读的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在比赛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第二关,生字关。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因此,我设置多重关卡,让学生由易到难,一步步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并且组词练习。让学生在关卡的比赛中认识了更多的生字。
3.备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布置不同的作业。
有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也各个不同。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对待同一班学生,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老师授课后,理解消化好,常常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而有些学生则是常常“完不成”,这样,同一个班级,步调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底细”,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三、建设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合作小组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打破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小集体的团队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学困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具体而言:
1.从管理入手分好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以6---8人为宜,每组4--6人为最佳。我在班级里设置6人小组,分好中差三类划分,六人三类。小组划分可遵循的原则是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座位安排要合理。
2.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正组长抓学习方面的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课代表,每人负责1个学科的作业收缴和批改工作。
3.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4.小组长的职责要明确。
小组长的带动作用十分巨大,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勇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地带动同学们去展示。
组长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有了这一整套的管理规范和理念,管理起一年级的小学生才会毫不费力、游刃有余,否则,无序的课堂必然不会教出好的学习成绩,无序的课堂也教不出有规矩的学生。当然,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