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
自主性作业 以往“应试教育”都是一种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填鸭式”,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既学得主动,又学得愉快。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前,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大家通过跑图书室、观看影视节目、调查访问,了解周总理的事迹。在“周总理,我们热爱您”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激动地讲述了《周总理的一天》、《关怀》等感人故事。再回到语文课堂,由于学生对周总理已有深入了解,情感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探究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是创新的基础,而机械呆板的作业练习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精心设计一些恰到好处的探究性作业,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问、思考,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大有帮助的。如学习《挑山工》后,让学生围绕“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进行探究,并根据理解画下挑山工登山路线示意图。学习《秋天的怀念》后,老师可设计一道题目:母亲已病入膏肓,为什么还央求着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呢?设想一下母亲当时的心境如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题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