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  点燃精彩课堂
lihuagzs发起了2020-10-09
0
回复
10
浏览

转变教学方式  点燃精彩课堂

河南省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李华

新一轮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值得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改变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变“灌”为“启”,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本次课改把“过程和方法”当作课程目标提出来是别有一番用意的,那就是在每一节课上必须找准教师应有的位置,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的过程,并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不然,即使讲得很明白,但未完成任务,也不是一堂好课。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待朋友的。学生便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了互相信任、互相照顾、互相合作、真诚友爱……然后我引导学生找出写主人公阮恒“神态动作”的词句,从中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学生很快就从自己已有的感受和体会中,得出了他的心情变化:害怕——难过——平静。当我继续追问阮恒为什么在误以为献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还要为小姑娘献血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之后我请学生针对这句话联系自己的经历谈感受,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纷纷发言。有的说:“以前我从不愿意交朋友,以为只要自己学习好,有没有朋友都可以。现在我明白了,危难时朋友是可以为你撑起一片蓝天的人,我要多交朋友,大家共同进步。”有的说:“我的朋友很多,有时吵,有时好。今后我要珍惜友情,以宽容的心对待朋友,与朋友友好相处。”……至此,“朋友的可贵”和“真诚对待朋友”已深深印入学生脑海,再也无需老师多费口舌了。本课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完全是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的,主题不讲自明,学生印象深刻,获取知识牢固。

2、化“静”为“动”,让学生快乐学习。

化“静”为“动”,既由注重口头讲授转向注重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增强体验,获取知识。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由多讲变为少讲,只有教师少讲,才有学生探索的余地,只有教师少讲,才有学生开展多种活动的时间;只有教师少讲,学生才能真的多学。例如我教学《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荷花迷人的姿态,感受作者有序的形象的描述,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学习。通过朗读,想象每一小组就是一池荷花,各自拿出小手平展着作“荷叶”凑在一起,学生马上理解了“挨挨挤挤”,再分别将双手合拢,用手指表示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等不同的姿态,边朗读边有顺序地演示,学生很快理解了荷花美,美在它不同的姿态及色彩,也很快背出了这一节内容。接着,我再一次启发想象:还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和姿态?比一比,哪“池”荷花最好看?教学中由于增加了角色体验,丰富了感性认识,学生学得轻松,整个课堂达到了一种情理交融、情知和谐、美善相乐的境界。

3、化“师”为“友”,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教师要发挥合作者的巨大作用,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语文学科《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我在黑板上画小河,学生上台演示小竹排顺水流,贴上竹排图片;我贴小鱼小鸟图片,学生们合作贴树木图片,领悟树木茂密;学生给禾苗涂上绿色,体会“绿油油”,然后和我一起贴禾苗,体会江南水稻多,禾苗壮。最后,我总结:“同学们,你们和我合作,共同完成了这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谢谢你们。”此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4、化“封闭”为“开放”,丰富学生的学习。

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要实施语文开放式教学。这是一种鼓舞激励、培养能力、关注发展的语文教学观,既倡导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也要求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例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的结尾时,我说:“同学们的感受很深刻,我们把对这篇课文的感悟创编成格言好吗?老师先来说:珍惜时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品质。”学生纷纷响应,有的说“一个人如果不珍惜时间,他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有的说“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时间”……我请他们把自己的格言一一写在黑板上并请大家朗读。可以说学生说的“名言”是真实的感受,是富有灵性的创造!这样开放性的训练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5、化“单纯”为“整合”,促进有效学习。 

新课程提倡课程整合,就是将有关课程内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各个学科产生合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超值的效果。语文学科涵盖面广,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信息都可有效地融汇到语文教学之中。学科整合让各种知识在语文课堂上交汇、升华,使课本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例如现代信息技术可与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学内容,它使教材“活”起来,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进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如《詹天佑》一课,据以前的经验,学生对“人字形铁路”的作用往往不能充分理解。我就设计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的行驶过程。学生边看边赞叹,充分认识到铁路设计的巧妙,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语文,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所追求的。只要从学生出发,我们总能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给每位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堂中去凸现个性的潜能,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