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效课堂   透视常见误区
lihuagzs发起了2020-10-09
0
回复
13
浏览

聚焦高效课堂   透视常见误区

古槐街小学  李华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探索在我区正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全区老师深入学习“351教学模式”并把这一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三环五步一评”教学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气息。然而冷静面对我们的高效课堂不难发现由于一些理解或操作上的偏差,有些课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某些方面存在着误区。

 1、自主学习自由化。

在有的课堂上,部分教师把“自主学习”片面地理解成学生的独立行为,当成是学生在不依赖教师的情况下的自学,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选择,并且,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能力,对内容不加分析区别,一味地要求自学,使课堂活动沦落成一种“自流活动”,教师成了游离于学生之外的“看客”。这样的自主导致了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的失控,从而导致课堂的无序、混乱,有百害而无一利。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毕竟有限,让他们完全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教师的工作不是减轻,而是增加了,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导学”上下功夫,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教给方法,使学生会学,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上求突破。

3、合作学习草率化。

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不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去,对合作学习的技能缺乏有效的指导,小组内仍是优秀生的“一言堂”,不能面向全体;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又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刚把学习的任务布置下去,学生才展开合作学习,还没有对内容有实质性的学习,教师就“草草收兵”,结束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导致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影响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在实施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便于小组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小组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要加强学生管理学习小组能力的指导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并从中分享集体成功的荣誉与快乐。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解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让学生对每次合作学习都有感受,都有体会,都有收获。

4、探究学习片面化。

部分教师对“要求教师做到凡学生已理解掌握的内容不讲,只针对学生迷惑的问题针对性讲,且做到言简意明”理解偏差,认为“讲”就是“填鸭式教学”,进而只侧重学生自主、互助式的探究活动,忽视了“引领提升”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多数问题讨论浅尝辄止,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事实上,教学中,不同科目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语文,它有不少文学作品,需要很多情感的渗透,而情感,只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师生共同交流,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才能深刻领悟的,像这些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难于完成的问题,有时非常需要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对学生的疑难加以点拨和引导,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

4、课堂评价随意化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有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过高,随意地给学生戴高帽子;有的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是“好”“很好”就是“真棒”“真聪明”不知"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在一节语文课上,有一位学生在读课文时读错了一个字,结果老师还夸她“读得好”!连“读正确”都没做到,何来“读得好”,全场哗然! 

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但物极必反,凡是过了头就未必好。课堂上教师过于随意的夸奖实际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它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甚至诱导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品质,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在评价上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老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更令学生珍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5、媒体使用泛滥化。

有的教师以为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就等于“高效”。于是,一些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不管使用价值如何,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制作的非常华丽。于是,课堂上,过多的课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无谓的动画、声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学生的思考。

因此,在使用课件时,不能只考虑课件媒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能简则不繁,不能让课件控制了教师、控制了学生,反而造成高耗低效。

6、课堂活动形式化。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把目前提倡的“活动”形式化。教学过程表面看上去形式活泼,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师生协调互动,实质上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或无效化上,一味追求形式,使教学失去了学科教学的本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课堂需求,严重影响学生素养的提升。

实际上,科学的课堂活动,首先是实质性的活动,要让学生的思维等内在精神世界产生活动;其次是既要让学生动,又要让学生静,该动时动,该静时静。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的思考。当然,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探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只有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钻研学生以及他们的认识与情感,在教学改革中永不停步,多实践多思考,才能少走弯路,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