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lihuagzs发起了话题2021-05-27
20
回复
49
浏览

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有回复
  • 张桦洋 2021-05-28

    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而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以及他们各自的哪怕是极为细小的创造力。课堂上无论学生提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离题万里,也不要简单予以否定,都须给予热情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引导他们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逐步做到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张桦洋 2021-05-28

    在新旧联系中寻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由此及彼,从已知和未知之间寻找相似点,举一反三,知微见著,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jianhuili 2021-05-29

          小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而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这样问题意识的种子才有成长的可能。
         比如教师在课上要用温和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先小组内讨论,总结问题有哪些,再组织汇报问题,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更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jianhuili 2021-05-29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交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
    1.针对课题质疑。比如,看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问。
    2. 抓关键词质疑。在课文中抓住几个关键词,就能将课文思路及重难点解决。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问道“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恰好是解决课文的关键。
    3.在新旧联系中寻疑。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旧和新之间寻找结合点,以旧促新。
    4.抓关键词质疑。比如,在《去年的树》中,学生发现文中的“看”有两处,就问道“这两个看的意思一样么?”
    5.抓矛盾冲突提问。“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我们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抓住矛盾,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母鸡》这篇课文中,我将总结的母鸡的特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快抓住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正好,我就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介绍给学生。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jianhuili 2021-05-29

    要使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适时总结评价。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请同学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可师生共同探讨。其次,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让人信服,切不可说一些套话。
    这样,不断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有效地凸显出来。同时,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liucong 2021-05-30

    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回答,并予以积极的鼓励。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liucong 2021-05-30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开发,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晓兵 2021-05-30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培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晓兵 2021-05-30

      问题意识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分析力。所以,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读中思。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lihuagzs 2021-05-30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