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亮 心 灯
古槐街小学 刘可心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报到,贺然来的特别早,一见我就举着几个本子冲进了我的办公室,兴奋地有点语无伦次:“老师,这是我的假期作业,我假期还做了很多事,我还学会了包饺子,我还做了水果拼盘,我还……”
望着他那张兴奋的脸,我也有点小兴奋。我边听他说,边拿起他的《暑假乐园》一页页翻着看,虽然里面有个别空题,特别是每单元后面的习作题大多是空的,但其他题目做的还是很认真的。日记写的有长有短,书面不够干净,但能看出在字体上已经尽力了,而且日记的内容写的都是自己的假期生活,很真实,每篇后面还都写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其中居然还有两篇读后感。
“你假期读课外书了吗?”
“是的,我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淘气包马小跳》,还有……我特别喜欢马小跳,他可厉害了……”
他开始了滔滔不绝地介绍,充分发挥了他善谈的特点。
他终于说完了。可能是觉得自己话太多了,伸出右手捂了捂嘴巴,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也笑了。
我打开抽屉,拿出假期中做的还算精美的五个小书签放到他面前,说:“喜欢哪一个自己选,这是老师给你的奖励。”
他拿起书签,每一个都翻看了一下,最终选出其中的一个,上面写着一句话:老师期待看到更优秀的你!
“能让老师看到这样的你吗?”我问。
“能!“”他声音响亮地回答,一脸的自信。
望着他走出办公室的背影,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暑假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疫情突至,茫然无措中,师生共同拉开了网课的序幕。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老师们一夜之间成了直播者,家长们更是手忙脚乱地准备设备、下载软件,很快,网课已步入正轨。孩子们在家长的监督下,按课程表听课、锻炼、写作业、交作业;老师们有条不紊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督促订正。可是,在这种看似和谐的表象下,有一部分孩子却已在无形之中被别的孩子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们因为没有家长的监管,又不能做到自律,就顺理成章地把学习设备当成了游戏设备:不上课,不写作业,对老师在群里发送的所有信息都置若罔闻。而我们班的贺然,就是他们中最典型的一个。
三年级刚接班,我就发现贺然天资聪慧,但学习习惯极差。经了解才知道,贺然的爸爸、妈妈均在外地打工,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负责摆摊挣钱,奶奶负责吃喝、接送和娇惯。疫情前,因为有老师的督促, 贺然成绩虽不优秀,但还能跟得上。而这次疫情,让他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网课期间,他很少听课,更是不交作业,偶尔上课,还在讨论区里不停地发送游戏信息,说一些游戏语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都说在外地不能回;给爷爷打电话,说学习这事不归他管;给奶奶打电话,说孩子的作业都写了呀,还是她看着写的。
我鞭长莫及,很无奈。
终于,疫情得以控制,各地复工复产,学校也要复学。孩子们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校园。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孩子很快调整状态,投入到有序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贺然却成了这些正常孩子中很不正常的那一个:晚上打游戏、上课睡觉、下课打架,作业不写……
“啊……”尖利而刺耳的喊叫声冲破走廊上课间沸腾的吵闹声钻入办公室每一个老师的耳中。
我以光速丢掉手中的笔站起来冲出办公室,果不其然,只见贺然站在教室门口,眉头紧皱,双目喷火,牙关紧咬,一张脸拧巴的变了形,使那张原本就没有展开的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头的脸——因他的门牙掉了大半个,嘴唇奇薄,越发像个小老头——显得很狰狞,因为瘦小,且紧握双拳于两肋,远看像只大龙虾。
我深呼了一口气,抚了下胸口,走过去用右手搂住他的肩膀,因为太过瘦小,我很轻松的就把它带进了办公室。
“贺然又怎么啦?刘老师这么喜欢你,你怎么又气刘老师?”
“你平常那么懂事,今天怎么了?”
……
办公室的老师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 贺然拧着脖子一言不发。
我让他站在我身边,不理他,继续改作业。
过了一会儿,我斜眼望他,他脸已恢复正常,拳头也松开了,只是要还弓着腰——可能是因为太瘦弱了,我几乎没见他直过腰。
“今天又没管住自己?”
他抿了抿嘴,不说话。
“想打人?”
“是他先打我,他总是……”
他声音不低,却说的含糊不清。
“你又忘了我给你说的话?”
“没忘,可他总是……”
他又说了一大串,我还是没听清,也不想听清。
“这会儿还想不想打人?”
“不想打了。”
我拉开抽屉,拿出一颗糖递给他。他接过去看了看,握在手中。
“打开,把它吃了。”
他顺从地双手把糖纸剥开,左手把糖送到嘴里,右手把糖纸揉皱成一团,转身走到门口,把纸团扔到垃圾桶里,又回到我身边站立。
我站起,从纸抽里抽出一张纸,帮她擦干净脸上的泪痕。
“糖好吃吗?”
“好吃。”
“记得老师给你说的话,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做到吗?”
“能。”他低着头,嘟囔了一声。
我用右手揽住他的肩膀,带她走出办公室,走过走廊,走过前门,走到他位于教室第一排的座位上,让他坐下,从他桌斗里找出一本边角均已卷起的皱巴巴的课外书,放在桌子上,对他说: “看会儿书吧,别出去跑了。”
“好的。”他爽快地答应了。
我转身离开教室。
走到办公室门口,我回转身,向走廊望去,他已经在走廊上飞奔……
这就是我和贺然开学第一周的日常。
怎么办呢?
——点亮心灯,让他找到努力的方向。
于是,一周的时间里,我不厌其烦,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谈话,从家庭到学校,从学习到生活,从现实到理想,中间还不忘穿插一个个名人励志勤奋上进求学的小故事。
效果不错,第三周, 贺然没有打架,作业虽然有时少写,但每天都提交。
周五的班会上,我狠狠地表扬了他,并提出让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他。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贺然很不好意思,但能看出他一脸的骄傲。
开学第四周的周一,我又把贺然叫到办公室,激励与肯定之后,我提出让他给自己定个学期目标,我想让他找到努力的方向。
贺然想了好长时间,轻声说:“我希望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能考到优秀。”
我知道,这个目标对于基础和习惯都较差的贺然来说,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自信的光芒。
“如果你做到了,老师有奖品,你希望得到奖品吗?”
他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能做到,我一定能拿到奖品。”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 贺然果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脑袋聪明,贺然数学成绩考到了优,语文却离优差了九分。我把贺然叫到办公室,郑重地说:“你的平时表现很不错,老师给你打了十分,加上这十分,你的语文成绩已超过了优,老师说到做到,特意为你准备了奖品。”
我拿出精心挑选的笔记本,递到他的手中。
他打开本子,看到扉页上写着: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加油!
他低下了头,旋即又抬起了头,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老师,暑假里我一定认真完成作业,还要多读书!”他坚定地说。
教育,不就是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的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