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擦拭星星的能力
边存金
加餐的时间,一位同学的妈妈送来了烤馒头干,班里的同学见了都想抢着品尝。老师让当天志愿给班级做事的同学先领取馒头干。于是,志愿擦黑板的、整理教桌的、扫地的同学都得到了奖励的馒头干。就在同学们想第一时间品尝的时候,老师叫停了:“想一想今天谁帮助了你?你要分一半馒头干给他(她)。”最后,同学们虽然只吃到一半的馒头干,却更加觉得美味可口。
这个真实发生的生活片断,被一个台湾的小学生写进了作文中。这篇小小的作文,不足300字,如果不用心读,很容易只是将此看成对生活的记录。但是,如果静下心来从教育专业的角度分析,就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教育艺术。这位老师在分馒头干的时候,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教育:对志愿为班级做事的同学给予肯定和奖励,同时,也教会他们分享。我们可以有理由去想象,在这位老师的整个教育链条上,即使是班级中极为普通的事情,都可能被有意识地策划成创新性的教育环节。我们也能想象,久而久之,这班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位老师是用心把班级生活擦拭得如星星般闪光的人。
我曾在一所小学校园里遇到过一群小读者,他们簇拥着我想让我签名。在我给几位同学签名之后,校长提醒我出于安全考虑需要停止签名,学生太多了,担心意外发生。就这样,同学们略带着失望站在我身边,和我谈着读书和童话。这时,从外围挤进来一名右胳膊缠着绷带的男生,非要过来签名。大家都制止他:“现在一个也不签!”我得知这是个喜欢足球的学生,因为踢足球受了伤。男生的班主任在一边给他讲情:“这是我们班级球队的前锋,您给他在绷带上签个名吧!”想不到,这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支持。我用笔在他的绷带上写下了两个字“不疼”,那个男生竟然像比赛进了球般兴奋地跳了起来。后来,这个班级的孩子在考试时把这个故事写进了作文中。我一直感动于当时班主任在那一刻的求情和当时身边那群孩子们的“通融”,才成就了这个温暖的故事。
记得“新体系作文实验”的倡导者吴立岗先生说过,“新体系”倡导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点,防止写平淡的流水账。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应当先遵守教育规律,用心做教育,并用心擦拭着孩子们的生活,让班级时时有新鲜事发生,有新鲜的情感不断出现,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我们实践着“新体系”的理念,还要特别强调去主动感受文学生活,用文学生活的理念来关照教育生活,让学生们听到生活中不一样的声响,看到生活中更多彩的画面,得到更全面的生活滋养,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呈现这些美好的东西。要实现这些,离不开教师的用心,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和设计,离不开有意识的专业实践,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
说到底,透过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还是我们教育生活的分量和质量。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