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李淑婷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和工具。所以,掌握好数学语言是小学生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合乎逻辑地讨论质疑呢?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新课标》又指出:“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这说明,能力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而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连。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尽可能让多的学生有机会去讲,多运用数学语言,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兴趣引入,感受数学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他们的思维便会活跃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想说话”、“敢说话”,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比如:低年级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听到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想说愿意说。
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一课中,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三位主角引入新课,熊大:“我拿的是语文书”;熊二:“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光头强:“我拿的不是美术书”。让学生在兴趣高涨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动脑思考,大胆表达,深切地感受数学语言,熟悉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规范自身语言,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语言表述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其次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语言模式,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条理地说、有层次地想,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最后,为达到会说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说的方法以及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倍的认识》应用题时,教师在出示线段图后,可以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用你的话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这类题引导学生先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和问题;教师再适时引导示范讲解,组织学生利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使学生更加清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考察解题的方法。教师的示范性教学为学生指引了学习的方向,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式及方向,用自己的思维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用自己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知识探究的结果,认真组织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从“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在探究中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感受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鸡兔同笼》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采用列表法、假设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解决。无论学生采用哪种解决方案,都必须由学生说出数量关系,说清解题过程,说明探究结论。在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提高了多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叙述操作过程,表述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边想、边做、边说,使手、脑、口共同参加活动,促进外部物质操作活动有效地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提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在学生猜测之后,用自己准备的学具进行操作演示,随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式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它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后,能用数学语言“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自我反思,优化数学语言
约翰·杜威曾说过:“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的知识要比从自己的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学生可“每日三省吾身”:今天课堂回答时出错没有?为什么会出错?怎样才能补救?……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记下自己在语言表达中的错误或“失误”,熟悉自己在数学语言表达中存在的漏洞,便于寻求弥补的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数学日记”中,写东西要认真思考、字斟句酌,长期坚持,能让学生的数学语言准确规范、简洁明了、逻辑严密。通过学生不断的总结思考,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
总之,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培养学生规范严密、条理清晰的数学语言,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需要把“说”的训练贯穿于每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敢说、会说,让学生“说”得有理,“说”出智慧,“说”出精彩,以“说”促“思”,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周荷飞,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2):84-84;
2.李永,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