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河南省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宋磊芳
摘要: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为每个学生树立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努力发现他们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信任学生, 使学生从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信心。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困难,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时间活动,这样通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增强其自信。
关键词:学生 自信 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绝大数人都可以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但人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着差异。作为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忽视了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这样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另外,一个班级会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老师对那些肯定会感到“头疼”,但是我们多找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支持他们,为他们树立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努力发现以下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样他们一定会在某一独特做成成绩,又会使他们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
例如,我教的一个学生,由于先天性智力偏低,协调能力特别差,课堂上他从来不举手发言,写作业更是难为的掉眼泪。我心里也特别发愁,心想怎么教了一个着么差的学生呢?同学们更是嘲笑他。后来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优点,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乐于助人,热爱劳动,我在班上一次又一次的表扬他,同学们也不在歧视他了。我还用鼓励的语言与他谈心,并给他树立一个合适的目标,课堂上我尽量提问他一些他能回答的或老师引导下能回答的问题,给他布置一些他经过努力能做的题目。从此,他变得活泼了。后来我还发现这个同学特别擅长画画,我又抓住他的这个特长去赞美他,帮他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他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对自己增强了成功感,自信心。
二,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创设成功的机会。
成功感是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从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信心。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成功”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教学中要相信、尊重、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过程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机会。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意识到追求发展是无止境的,感受到努力钻研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帮助他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成人对孩子尊重、承认,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产生自信的心理。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孩子也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对学生来说,他们最敏感的就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得到老师的赏识、积极的评价,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表现为积极、勇敢而且情绪稳定,取得成功的信心也相对强一些。反之,如果经常受到批评、训斥等消极评价,学生便会感到无所适从,动摇甚至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保持积极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老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信任学生,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要善于用激励的话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真是棒极了”、“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肯定行”、“说说你的想法”、“你的想法比老师的好”。孩子就从成人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克服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信心得到增强。
另外,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想法,老师应当鼓励支持,让他们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树立自信心,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老师了解信任学生,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想象、创造,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手段,而信任则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础。
四,通过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信心。
生活就如海洋中的水,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回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能否勇敢地面对现实,战胜挫折和困难,是学生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只要有了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才有更多的自信去迎接和挑战生活。
|
|
|
|
如,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为学生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或让学生干一些较困难的事情,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通过努力独立完成的奖励一面“ ”,在案小组合作完成的奖励一面“ ”,自己不会解决,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奖励一面“ ”,同时帮助别人的同学再奖励一颗“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充满自信,不至于因为一次或多次的失败而气馁。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确面对。
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在别人面前敢于和善于表现自己,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务必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自信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之上。
如果说自信心与能力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实践活动是获得能力的来源之一。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时间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与生活,服务与生活,启发学生敢想敢问,能做回干。这样通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增强其自信。
例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通过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东西是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时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加了他们的自信。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去参与`去竞争,通过这些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获得自信。
学生没有不行的,只有不同的;没有愚笨的,只有潜力未开发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在自信的阳光中成长。
参考文献:
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J].辽宁:辽宁教育杂志社,2006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