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性学习
古槐街小学 裴雪鹰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就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展。
一、低年级的探索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十分重要。在课堂教的学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即使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学生也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例如我在讲一年级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当让学生尝试计算 9+3 时,班上72名学生有69名的计算结果都等于12。而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时却发现,尽管我运用教具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多方诱导,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仍停留在扳手指头上,少部分学生采用将大数记在心里再加上小数的方法,个别学生运用“因为10+3=13, 9比10少1, 所以9+3=12”,班上仅有一名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索中,对未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应用。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索而探索,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索、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因此,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高年级的探索性学习要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索性学习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同学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探索性学习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探索性学习离不开学生现实生活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要使得数学探索性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将探索性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通过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我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黑板的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给同学测量身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四、探索性学习离不开全员参与
倡导学生在新知识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在教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我创设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看哪组拼的图形多?比比拼拼看。”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小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拼成了长方形,有得拼成了四边形、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菱形,有一个小组拼出好多种图形,最后小组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和作学习,全员积极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五、探索性学习离不开讨论交流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 ,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里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要让学生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使探索性学习方式真正发扬光大,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灵活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探索性学习的方式,爱上学习,学会学习,通过探索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