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weifengzhen发起了2020-10-12
0
回复
3
浏览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杨鹏云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在由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让孩子、学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调动兴趣,打牢数学基础,思维训练要做好,同时习惯和坚持也很重要。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创设游戏性情境

小学生天生性爱玩爱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这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了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2.巧设悬念疑问

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则更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需求。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第一道题能除尽,第二道题补0,也不能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道题算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呀!”这时便是教学的最佳时机,在学生疑惑之时,开始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3.加强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内容时,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牢基础很重要

学习就如盖高楼,要有美丽宏伟的大厦,就要先有扎实的“地基”,这些基础并不如“大厦”的精致豪华,但正是要有这些单调的基础,才能够构建出成功和辉煌。打好数学的基础,不像大厦地基一样辛苦费神,数学基础是可以用巧学而来的。

分蛋糕,学分数;走走路,学行程;玩扑克,学四则运算⋯⋯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者通过孩子亲身体验和角色转换,让孩子们把知识牢牢刻在心里。在此同时,孩子们也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在玩耍中学习,既快乐,又能够对知识有透彻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

数学的基础知识很多,但它们之间也有着联系,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来“连锁记忆”也是一个打好基础的好方法。例如:从整教四则运算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从观察物体到认识平面、立体图形……把一个个知识串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有助于孩子们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一种必要的能力,是人脑通过观察,对事物的本能的反馈,概括的能力,是感知事物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就需要培养这种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这种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孩子概括出题目内容,抓住题目要点,理清解题思路,带着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解题,让孩子在引导下自己攻克难题。学鼓励孩子用多样的方法解题,方法多、思路多不是一件坏事,它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追求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力求“优化”,让学生从多种算法中去分析、去辨别,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还渗透了“择优而用”的思想,学会一个好的、简便的思路,能够让孩子在答题时事半功倍,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动脑体验解题过程,参与思考,而不是强加给他们一种思考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能够真正掌握一种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就算换个方式出题,他们依旧能够轻松应变。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的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棒”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

五、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从儿童的年龄出发,因材施教,让学生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学生才会带着兴趣去学习,数学素养才能得以提升。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