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让课堂大放异彩
weifengzhen发起了2020-10-12
0
回复
3
浏览

有效提问让课堂大放异彩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陶雪慧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打造高质有效课堂的必备的教学方式。所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打开学生心智的钥匙,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方法,是连接师生、生生之间思维传输的纽带,也是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催化剂。

古人云:“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这就是在教育我们,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于接受能力强的,老师只需要用小锤轻轻点拨,启发思考;而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就要用上大锤,重重的提醒了,不然容易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那如何把有效的课堂提问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如何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会质疑,会因疑而提问,因疑而求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我对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趣而又具挑战性的问题中来,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从而他们要不断转动小脑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出像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画,有趣的灯谜,好玩的游戏等等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24小时计时法》时,我以小琴和小兰两人约定好周六7点在小琴家练琴,可是左等右等到中午12点了,小琴还是没有等到小兰,小琴很生气,这时候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吗?有的学生觉得小兰失约了,他为什么失约呢?这时问同学们怎么看?有的同学们觉得小兰不守信用,有的学生觉得不怪小兰,因为他们没有说清楚是早上七点还是晚上七点,自然而然的引出了24小时计时法。就这样通过孩子们身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很快明白了学习24小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又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下面新课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抓住关键点,使提问有的放矢

我们要在问题的关键处,思维的拐角处,理解的障碍处,规律的突破处设问。在理解的障碍处设问,能帮助学生跨越拦阻,拨开云雾,在问题的关键处设问,能排除干扰,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例如,在教学 “进一法和去尾法”时,我抛给学生一个情境:“有50个苹果,每9个装一袋”,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学生提出:把苹果全装完,需要几个袋子呢?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装满几个袋子呢?同一个情境,学生提出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同时用到两种不同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不同之处。

在疑难处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清理前进的阻碍,拨云见日,事半功倍,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更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归纳、类比、探究、想象等思维方式交叉组合在一起,进而获得对问题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过设置过生日分蛋糕的情境,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妈妈吃了八分之一,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蛋糕?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蛋糕?还剩下多少蛋糕?我让学生利用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者手中的学具,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尝试说清算理。学生有的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有的用实物摆一摆,有的利用分数的意义等多种方法把计算过程说得清楚明了。又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还有学生问: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

开放的问题,解放学生思维的翅膀,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他们纷纷用自己认为最巧妙的方式计算着。所以才会出现如此精彩纷呈的答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了求同,而忽视了其中的求异,而求异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的途径,才会让课堂的生成更激动人心。所以我们除了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出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发展求异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有层次的探索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课堂提问也是同样的道理,问题不能太难,太难就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情绪;太简单的问题更是很难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甚至会养成自以为是,好高骛远的毛病。所以说真正的好问题一定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一步步的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从而对新学的知识有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用神奇的船来引入。

师:这只船的神奇之处在于一个数通过它后就会变成另一个数。谁来随便说一个数。

生1:5(拖曳到船内,出来了15)。

学生感觉真是神奇。

生2: 12(出来了22)

有些学生已经隐隐约约发现了什么。

生3:2.5.

师:大家猜一猜,出来的可能是几?

生:12.5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我们看他猜的对不对。演示。

师: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船的神奇之处在哪里?谁来揭秘?

生:出来的数比进来的多10。

师:那么,我们再举些数验证一下。

很多同学举手想说。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说,能说的完吗?

生:不能说完,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概括表示吗?

师:你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用a表示所有进入的数。

生2:那么,a+10表示的就是出来的数。

师:那我们打开船舱看看(课件演示:打开船舱,呈现a+10)。a+10不仅表示出来的数,还可以表示出来的数与进入的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a+10不仅表示出来的数,还可以表示出来的数比进入的数多10。

师:如果a等于20,a+10等于多少?

生:30。

师:同学们,如果这周末,老师想带领你们去游护城河,如果告诉你,这样的一只船能坐x人,现在有5只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5只船能坐多少人?

师:谁还能像他这样给大家出一些题?

生:如果3只船一共坐了b人,那么b÷3表示什么?

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和引导,同学们不仅仅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是现实需要,而且明白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结果,还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总之,要想使学生的课堂提问有效,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出抓到关键点、突破难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时,有效的提问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会学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让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