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树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weifengzhen发起了2020-10-12
0
回复
17
浏览

关于“植树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李欣会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渗透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抽取出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一个个例子、一种种情况讲下来,发现,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混淆,不知道某种实际问题到底属于哪种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到了六年级小学都要结束了,依然是不清不楚。

为此,我想能不能一开始就把植树问题的所有情况都抛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进行分类,然后引导他们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总结出各种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只要能将生活中遇到的诸如串珠、锯木头、花坛摆花、上楼、敲钟等问题迁移、化归为植树问题的某种情况,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轻松很多,于是,我设计了下面这样一节课。

一、设计与实践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想先请你们和我一起看一些图片。

ppt 播放第一张

生观看

师: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就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你们大胆地猜测一下,会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猜测。

师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生不解

师:可能有同学不明白这与植树问题有什么关系,稍后你就会知道了。

(二)探究关系,建立模型。

1、小小设计师。

(1)出示问题

师:现在,老师需要你们帮忙解决一件事情。

ppt 出示第三张(假如你是园林设计师,要在一条长20米道路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树,有几种种法?小组合作,绘制出草图。)

师: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绘制。

(2)绘制

生在讨论过程中师巡视,以掌握情况,适时点拨。

(3)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师及时作出评价。

师:在大家集体智慧的努力下,你们所绘制的草图已经涵盖了所有的情况,你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几种情况吧。

ppt出示第四张、第五张。

2、解决问题,建构模型。

①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考虑问题非常全面,那么,该栽几棵树,式子怎么列呢?思考一下。

ppt 出示第六张。(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要种几棵?)

生回答。

(生脱口而出:20÷5=4师倾听,问:其他同学有问题要问他吗?······怎么办?同桌讨论再回答。)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列式。

1、4+1=5(棵)

20÷5=4        2、4棵

3、4-1=3(棵)

师:这里的20是什么,5是什么,4又是什么?

生回答。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正确。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包含除来解释,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结果有4个。在我们今天的植树问题里,这个4又有了一个新名字,4段就是“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②区别“间隔”和“间隔数”

师: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间隔数”你会怎么说?

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生思考、回答,师评价。

师:看来你们不仅是头脑灵活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那请你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间隔”和“间隔数”一样吗?

板书:间隔

师:请以20÷5=4这种情况为例,解释一下间隔和间隔数分别是几。同桌交流。

生思考,回答。

③构建模型

师:同学们,搞清楚了间隔和间隔数的区别,植树问题你们已经学会一半了,那另一半呢?数学上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叫做“模型思想”。就让我们先建构模型,然后用模型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请看第一种:

ppt.出示:

生观察,同桌交流,回答。

师ppt演示

第二种第三种同上。

(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ppt 出示第七张

让生判断以下几种情况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及时作出评价。

2、ppt出示第八张

让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植树问题。

师生评、生生评。

(四)、总结

边播放ppt 第九张边说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你们都明白一开始看的短片为什么与植树问题有关了吧!

同学们,数学不只存在于数学课上,也在课堂外,教室外,校园外。用你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用你聪慧的大脑去思考它、运用它。数学将与你常在。

  • 效果与反思:

课堂是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格的地方。通过上课,我发现一开始学生的情绪还很饱满、积极。可是当到了建模时就很费力了,而到了最后的练习,第一时间不够,第二学生还是不太分得清某种实际问题到底属于哪种情况。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分析是:

1、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

2、教师所讲授的生涩词汇多,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压力。

3、在“小小设计师”环节,放手不够。造成学生理解感悟并不深入,所以,建模时就费力了。

像“植树问题”这种重在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课,初始课时,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放开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体会、去感悟,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建立起数学模型。

才能真正体味到知识的魅力。

基于此,我对上面的教学设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

三、修改。

(一)大刀阔斧、删繁就简。

1、删掉解决问题、删掉巩固练习,留下结构简单的课堂,留下足够的时间。没有到位的理解,不能顺利完成建模,练习还有什么意义!

2、删掉干涩的讲解,关于“间隔”和“间隔数”的区分,留到后续教学中再研究。

(二)放开手脚、把课堂交给学生。

事实证明,想面面俱到,不行,所以要抓重点。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建模,那么,把空出来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去完成“小小设计师”的绘图,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出所有方案,接下来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全班智慧的交流,在交流中发掘他人设计的优点,完善自己,然后再绘图,再汇报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知识、激发思维,最后完成建模。这样才会更好地体味、掌握模型思想。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