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许昌市八一路小学 马玉琴
内容摘要:新的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作业设计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从作业的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导演”式、预习型等方面进行设计。
关键词:作业改革 开放 趣味 实践 层次
正文: 新的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呢?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作业设计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们有必要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一、开放性的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我设计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酸奶、一个鸡蛋等分别重多少?(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又如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后的作业:(1)小军的妈妈买了一件羊绒衫,原价1200元,现在她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2)在本班进行调查。利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对本班同学 的收集兴趣进行调查,如喜欢收集邮票,喜欢收集卡片,喜欢收集书籍等等。提出一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从这样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趣味性的作业。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它不仅限于书面作业,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还其本来面目。
1、游戏式作业,游戏一直以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
如,学了20以内的加减后,可以家长和孩子玩扑克牌,利用扑克牌记20以内的加减法。
2、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了解一些数学知识。比如,了解高斯求和,毕达哥拉斯定律等等。
3、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年级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还可以办手抄报、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
4、设计一些绘画式的作业。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绘画式的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然后做成展板在教师展览。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作业变成了艺术品。
三、实践性的作业。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通过度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牙膏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制造一个牙膏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如果每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够吗?(本题学生要知道先测量出自己的卧室的长、宽和高,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面的面积,最好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层次性的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增加了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道选做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比宽长4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量出家里的书桌或者饭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例如上述2道选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同学之间或者和爸爸妈妈讨论、交流、合作)、或者咨询完成(向家长、老师请教)等。
设计这样层次性的作业,就像学生进了超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了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发展。
五、“导演”式的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更主动。如,教学完“年、月、日”后,我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自己当“导演”设计作业习题,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题目:(1)、我出生在1996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到今年我已经几岁了?怎么算出来的?(2)、我的生日比六一儿童节早一天,猜猜我的生日?(3)、甜甜晚上9:00睡觉,第二天早上6:00起床,她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参与作业的评价,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后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解放了教师,让教师集中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
六、预习型的作业。
预习作业只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只要适时,就会事半功倍的。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前,我设计了一些这样的预习作业,(1)、任何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四边形吗?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可以拼成什么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三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可以拼成一个梯形吗?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梯形?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梯形?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减少了第二天的课时,提高了课堂效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们教师要充分理解作业的价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真正赋予作业以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