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但这次培训给各位老师带来的思考、转变和影响才刚刚开始。
一、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的学校教学教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指导者。杨昌济老师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在思考自己两个学生的出路,充分体现了一名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同仁引领启航。
二、教师职业规划
思考:做为教师的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吗?
当郭玉良老师提出这一问题时,我马上想到了自己。在原学校时,我一直以"做学校数学教学的主力军"为目标努力奋斗着,对自己的职业没什么规划可言。自从加入了长葛市周秋阁名师工作室,我不仅仅有了目标,而且有了为达成这一目标的详细规划,通过参加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我有了越来越多的收获和成长,也有了成就感和归属感!
爱尔兰曾遭受五年饥荒,死亡人数达到四分之一,原因竞是"土豆生病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失败太多,而是尝试太少。
生命的本质是不断变化,人性的特点是拒绝改变。当"你想生前成名,还是死后留芳呢?"这一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三、教师的教研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会上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七天学习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问题。否则,他只会制造问题。教师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从事研究活动,获得充分的实践性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师职业具有不可随便替代性。说白了就是本着"吃亏是福"的原则,想别人之不想,做别人之不做。用一颗"持之以恒、善于反思"的心,积极热情地对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
三、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不管是哪种职业,都会使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们幸福不幸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然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的心态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超长的工作时间、超大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和思想压力,还有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令许多教师患上了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使教学质量下降。
那么,如何有效地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
首先,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智慧的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给教育增光添彩,同时也使人老师唤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
其次,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就产生了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我们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不要把这种职业作为一种负担,把它视为自己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上了一堂课,即实现了生命,又赚了工资,怎能不幸福呢?总是怀着期许的心情去上课,让劳动给自己带来乐趣,随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接着,要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始终保持年轻人昂扬向上的朝气、敢为天下的锐气,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和失败了重来不服输的韧劲。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一个高度跃向另一个新的高度,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赏、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肯定。要通过各种学习、实践、反思和沉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取得新的成绩,进而获得新的成就感。当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时,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最后,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是克服职业倦怠的又一有效途径。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很多人把教师比作蜡烛,默默无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是过于悲壮凄凉。教师也是人,他们不是神仙。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他们也会累,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也会产生倦怠。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让老师在紧张之余,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参加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携同家人外出旅行,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让教师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进而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
四、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正如杨昌济、徐特立和袁仲谦三位老师对毛泽东主席思想的深远影响一样。教师的影响力不仅在课堂上,也包括在生活中所能呈现的各个方面,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现代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求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都会产生直接的深远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扎实苦干、创新巧干,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书写智慧幸福的教育人生。
作为长葛市周秋阁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敢于担当,乐于分享,以"坚定、担当,务实"的教育情怀,在工作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体现内心品德的高尚,充分展现年轻骨干教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