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
守静笃发起了2019-07-22
1
回复
9
浏览

     看过《狗十三》的宣传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也是够曲折的,尘封五年才公开上映,看过之后才知道,《狗十三》可以说是中国家庭教育现实的写照,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反讽的教育片。主角张雪迎也在微博上说:如果你看完没有共鸣,那么恭喜你,你好幸运。

     《狗十三》又名《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名字很有意思,一看就有故事,女主角李玩是一个13岁的青春期离异家庭的女孩,父亲送她一条狗,李玩给它取名“爱因斯坦”。狗也是电影的又一个主角,从狗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女主角对物理的热爱,女主一定是个思维天马行空的人。

      父亲不顾李玩的兴趣爱好,强行把她喜欢的物理修改为英语,讽刺的是在英语演讲中一度出丑成为笑话的李玩,后来却因为物理成为了保送生。回想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有多少次是父母帮你决定了“兴趣”和“志向”,又有多少次屈服于父母所谓的对你好,放弃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李玩那样还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获得成果。

      第一只爱因斯坦丢失之后,大家指着另一只狗说是爱因斯坦找到了,李玩爆发了,在那次喝酒晚归的路上,向高放问出了那句: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还是出现了最冲突的家暴环节,显然打人一定是不对的,李玩父亲家暴完以后,变得内疚,惭愧,并向李玩道歉,说出了:“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影片里李玩被打以后,真的听话了,变成了大人们期待的那样。笑着向父亲汇报英语考出了好成绩;被隐瞒了两年后,李玩笑着出现在弟弟的生日宴会上;学会了关心有糖尿病的爷爷;含笑吃下叔叔特意点给她的那一份红烧狗肉,她也终于成为和他们一样的“大人”了。影片最后,在街头遇到真正的爱因斯坦,它没有向以前那样扑向李玩,甚至都没有认出她,而李玩反而因为没有被认出而感到庆幸。

       整场电影看完感觉很累,心累,纠结,作为一线教师,研究的就是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即使是家庭教育也会有所思有所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也有这样“为你好”,“你长大了该懂事了”的错位的爱,期待孩子快点能变成我们想的小大人。但是细想作为家长,老师的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因为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我们比较有经验,希望孩子不走弯路,能学更多有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忘了我们的成长过程,应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思考,真正地和孩子做朋友,蹲下来跟孩子对话,做最自然的教育。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