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培训已经结束了,听了两天的课,接受了4位老师的指导,觉得自己收获满满。首先,我先从薛老师的报告开始,在听薛老师报告之前,我让我女儿背《三字经》、《弟子规》我就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的,从来没有想着要用音乐的方法,用韵律美来感染女儿。薛老师从古诗中的平仄规律: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平轻仄重。向我们展示了诗歌的吟诵之美。薛老师强调我们在吟诵时不但要有声音还要有动作,这样学生对古诗的喜爱才更深,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薛老师为我们放了她讲课时学生的吟诵,孩子们喜欢薛老师的课真的是有原因的,虽然薛老师只放了5分多视频,但是我们从中感受到课堂传递出的快乐,孩子们积极学习的心情,而且她班孩子不但吟诵的好,而且手指动作很到位,简直是一个小小指挥家,所以听了薛老师的报告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从儿歌、童谣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有兴趣了才能诵出诗歌的美。
20日下午我们见了王宝国老师,王老师真的很励志,一路从小学教到大学,真的是很厉害。王老师做报告很幽默,小品电视剧上的台词不断重复出现,虽然是下午全场掌声不断,没有一个人睡觉,大家听的很认真全是因为王老师的人格魅力。王老师向我们阐述了他的“差点教育”的内涵:1.尊重差异(有教无类)2.研究差点(因材施教)3.缩小差距(终身学习)4.共享差别(人人成才)。
21日上午王力耕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老师们讲解了教师职业“必备三意识”。一、确立职业竞争意识。王老师认为要想确立竞争意识,首先要有积极进取的职业认同感,要从小事做起,要乐于吃苦,还要知足常乐。二、确立专业学习意识。要适应竞争,我们必须学习。我们学习的内容要广,除了本体性知识、辅助性知识,我们还要学习实践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三、确立研究进取意识。我们要研究专业标准,了解差距所在。要研究专业成长,明确目标定位。要研究教改形式,迎接素养时代。
21日下午刘彦彦老师向我们讲解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她强调做老师一定要《幸福学生 也幸福自己》,当老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只有自己的心情好了,身体健康了才能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