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刚过,端午将至。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北方的节日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所以学会包粽子应该算是必备的技术!
回想一下,我从一开始学会包粽子,算到今年包粽子也有19年了。每一年包粽子总会有不同。刚开始的几年包的时候,笨手笨脚,用的是新鲜的粽叶,可是新鲜的粽叶有太脆,容易烂,总是扔掉很多,觉得很可惜。听一些经常包粽子的人说,粽叶要先煮一煮,粽叶就有了韧性,不容易断,包起来得心应手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原来包粽子买的蜜枣比较大,在实际包的时候,蜜枣太大,米就放进去的太少了,以后再包的时候就买一些大小适中的蜜枣。最早包粽子的线都是用包装纸上的绳子,时间长了,觉得对健康有影响,又改进方法,用棉线包,每年都要重新买,吃完了还要扔掉,又觉得挺可惜,还浪费。从健康环保,节约的立场出发又想办法,见别人用芭蕉叶包。就也学着把芭蕉叶取下来洗干净,就可以直接当线用,既健康节约还绿色环保。今年又去买粽叶包粽子,又听买粽叶的说,不用煮,回去后直接放冰箱冷冻,用的时候拿出来洗干净,就可以直接包了。这样就保留了粽叶的清香,又保留了粽叶的韧性。我实践了一下,果真如此,今年在买米的时候,我买的和往常不一样,买的是泰国的米,以前煮粽子时。总是煮一晚上,到早上才可以吃,今年的煮了半个小时,就熟了。可能是吃惯了咱自己的米,感觉口感上没有原来的好吃。
虽然包粽子这件事在我们生活中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可是在长达十几年的不断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改变,不断学习先进经验。要想使得更好,就要不断进步,不停的改变方法。包粽子是如此,难道在教学工作中不是这样吗?首先我们自己得有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哪种方法是适合你的,哪种方法对你来说是有难度的,各种问题都要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找到合适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得法的过程当中是要靠自己的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同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小曲儿好唱,唱好了那也难。愿我们每个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那么你的各项工作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