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不完美
每一个天才孩子总有他的特殊之处:执着、专注。在他所擅长的领域之外,总能看到他们幼稚可笑的作风。天才真的是与众不同,可是如果没有一个欣赏他们,理解他们的人,他们的光芒也许很难夺目。
我有一个很欣赏的学生——郑远航,很早以前,我发现他很没有自信,甚至有些木讷,但是他的数学并不差,一次大约是由于他做对了一道数学题,我很高兴地脱口而出——小高斯。从此以后他的数学才能,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榜样力量之下,班级许多孩子都向他看齐,渐渐地自发形成了一个学习数学的小团队。这个小团队课余,课间,以及课上完成课堂任务之后一般都在研究奥数题,说实在话,我很怕他们,他们请教的问题很难,不是说我不会,而是这些东西很耗时,我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如何给他们讲清楚,但唯独时间是我最缺的,所以这些任务都会交给他,他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班上许多人把他作为超越的目标,但实际上是很难超越的。
郑远航同学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但他天真善良,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有很高的情商,善于察言观色,他一直都在做自己,由此我想到牛顿、爱迪生、霍金等等,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他们不是多面手,他们在生活上可能不如其他人精明,因为他们的心在专攻一件事。所以应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宽容。有时候真觉得他们傻的可爱。正因为他们很多地方的傻,才成就了他们某一方面的出类拔萃。如果按世俗的条条框框给他们画上标准,一定会打击他们的兴趣,孩子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由此我想到的了自己,要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及自己呢?很多时候我总看不到孩子的优势,其实仔细观察,我家大儿子做事专注,看书、拼图都会长达好几个小时,忘记身边的一切,研究魔方也是废寝忘食,哪怕再美味的食物摆在面前,他都无动于衷。他有这样的耐心和潜质应该比第一名的成绩更有意义吧。
再细细的想想我们每个人,我们是不是经常懊恼自己怎么这么疏忽,自己怎么这么不会说话,自己怎么这么粗心,很多时候成年人就像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一样,交出的自己最费心的一个小凳子作品,这张小凳子也许倾注了很多心血,但因为我们不擅长,所以它并不完美,不完美又怎样,被看了笑话又怎样,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独到之处,正因为种种的这样或那样的愚笨,才成就了某一方面的专注力。原谅自己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往往八面玲珑的人,不一定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所以人生三分、五分的傻并不羞耻。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人生就像又从小时候过起一样,他们的成长也像我们自己重新成长了一次,许多的迷茫和遗憾也逐渐在这里填平。没有做过的人自然体会不到这里的快乐,做过的人虽然嘴上抱怨,但心里却心甘情愿坚定执着的做下去。
有时候我们总是相信木桶原理,努力的去补孩子的短板,发展孩子的长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成长,何老师给了我们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