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的世界成长
焦付玲发起了2019-10-18
0
回复
4
浏览

      秋风飒爽,心情像红叶一样那红那快乐抑制不住的流淌在这美丽的季节,流淌在我的脸上。

      确定下午要回去上六年级的阅读课,开始思考上什么呢?怎么上?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也不断的领着孩子读书,指导阅读,但是正儿八经的阅读课,我还是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而且,读书重要,为什么读书?书背后的带个孩子的思考是什么?从书中学到什么?如何让书指引孩子的人生?我觉得这比书本身更重要?我首先想到了绘本,绘本也算是整本书的阅读,蒋军晶老师说整本书的阅读就是先进的教育,我想尝试我希望带给孩子的东西。在胡红梅老师的工作室公众号中找到了很多的绘本课件,《森林》这个题目吸引了我?下载下来只有绘本课件,我竟然在网上找不到这本绘本书,更是找不到绘本的寓意解说的等文字资料。但是简单的十几页图和不多的文字,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喜欢这个绘本故事,能感受到这个故事带给我的人生思考。

      这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以我总是害怕森林,甚至是恐惧,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但是我还是走出了舒服的家,熟悉的村庄,随着心跳一步步的加深,走进了森林。作者用“你能听到我“怦怦”的心跳声吗?”“我还活着”“我呆在这儿有多久了”来表达在森林最初的恐惧。到最后,“走回家去,怀揣着森林里那个美妙充满耳语的世界。”结束。读完这个绘本我首先想到的是“森林”它在我们的人生里代表着什么?我想到了我面前的一个个森林,我需要引导孩子寻找他们的森林。

      我没有详细的备课,没有时间是其一,我其实更喜欢也更擅长有目标的去自由驾驭课堂。我没有压力,孩子也没有压力的交流。

      课程伊始,我先让孩子看封面,板书作者,思考你的心目中森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美好的,在第一页中去了解作者对森林的恐惧,找到相关词语。整个课程采用对比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从文字图片中去理解背后的深意。

      对比一:森林的恐惧和家的舒适的对比,让孩子谈谈如果是你,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体会“我”为什么还有选择走进森林?

       对比二:“我”走出村庄觉得自己成了庞大世界的一个孤独的小不点,和回头看到村庄成了远处的一个小点,这两个点和它在舒适的家和熟悉的村长中的对比?从“大我”到“小点”的对比体会“我”选择的艰难。

       对比三:从“我”进入森林后的恐惧、撒腿就跑、跌倒,到后来的感觉阳光温暖了我的后背、微风唤醒我的肌肤,树叶歌唱的对比?体会一切其实都没有那么可怕。

       对比四:“我”在平时家里、村庄中没有看到过天空吗?那时的填空和在森林中看到的,比森林大,比恐惧大、比任何东西都大的天空一样吗?

       对比五:我回家时还怀揣着森林那个美妙充满耳语的世界,和我进入森林时的心情对比。让学生说一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最后让孩子思考:森林仅仅就是森林吗?它代表着我们生活当中的什么呢?你面前的森林是什么呢?你又将如何面对呢?

       我和孩子谈了我小时候的“森林”。有一个孩子非常真实的和我谈了他面前的森林是“上学”。孩子们都笑了,我给予他深深的肯定和理解,告诉他,要向“森林”中的我一样战胜上学带给他的不适应,找到其中的快乐,因为在这座森林中,他还有初中、高中、大学、甚至一生的学习之路要走,相信聪明的他一定能找到上学带个他的美妙世界。

      课后,看到孩子们的阅读感想,被孩子们的领悟力所折服,能给孩子带来这样的体会,我很高兴。孩子们在读书笔记中写道:

     “森林就行生活中的一道坑,你只要跨过了坑,你就会超越自我,我们要以开心、乐观的心情面对生活中困难的事,只要以这种心情面对困难,世界上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了。”

       “我的森林是个秘密,因为我的胆小,我的确不敢去面对它,我面对的时候,一定是美好的。”

       “我心里的森林是数学,因为数学太难了,我会努力走过这片森林的。

我心目中的森林是:我想学小提琴,觉得她是那么美,演奏它的人是那么优秀,我想尝试,可又不敢,怕人们笑话我,可又想学,什么时候我能走进这片森林啊!”

       “我觉得凡事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害怕但是只有你有勇气去做,才会知道到底有没有那么可怕。”

        “这本书是一个童话,实际是一个哲理的故事,暗示了人生中不敢去做的那片森林,只要战胜了那片人生中的森林,就会得到人生的快乐。”

       我们用一本书作为一个点,去点亮孩子的人生,一个一个的点连接起来,就可以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光明。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