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指南针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许多困惑已久的问题迎刃而解,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爱不释手。
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有深刻体会,繁忙、琐碎、劳累,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有时候真的让自己疲惫不堪。读完《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班主任工作真是一门艺术。其中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李老师的耐心,他在班主任应具有的素养里曾经提到了童心、爱心、责任心,其实我觉得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学生的耐心,对学生的错误一次又一次的谅解,对学生不厌其烦的教诲。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尤其小学阶段,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回想自己当班主任期间,特别是刚当班主任时,年轻气盛,争胜心强,总想着让自己班的孩子处处优秀,班级工作完美无瑕。一遇到有学生犯错,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我也会语气生硬,情绪激动地训斥他们,不允许他们有不满情绪,更不允许他们顶嘴或者辩解。即使学生呜呜呜地哭出声来,我也不以为然,相反的,我总觉得学生有错就该严厉的批评,这是为他们好,同时也是我作为班主任树立权威的大好时机。尽管初衷是好的,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从《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我一一逐字品读,深入思考揣摩,终于找到了答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豁然开朗起来。在这本书中,看不到李老师训斥学生的话语,两相比较,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学生太苛刻,太小题大做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孩子犯的一些小小过错,我的做法合适吗?他们都是孩子,更应该给予的是宽容和抚慰啊。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校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这中间有乖巧的,有调皮的,有成绩优秀的,有学习一塌糊涂的,还有犯了错误屡教不改的。对于那些不爱学习却爱惹是生非的学生,我们可能更缺乏耐心,对他们束手无策,甚至会选择放弃。也许就是这轻易的放弃,可能会导致一些同学彻底地走向堕落。所以,我们更应该奉献爱心和耐心,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沟通。
在我们班主任眼中,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朵花都有花期,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的成长,陪着他沐浴阳光雨露,对班主任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李老师还谈到班主任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是啊,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我们既是孩子的老师,也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要让孩子信任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倾听孩子的故事。平时我们要走到学生身边,多抽出时间听听他们的心声,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走进儿童的世界,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就会把你当成朋友,对你依恋、信赖。
陶行知说:我们只有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做过调查,小学生喜欢的老师,通常都是那些活泼、开朗,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游戏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富有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倾听,用儿童的兴趣探索,用儿童的情感热爱。仔细想想,在学生面前,我们真的要摆平心态,不要有班主任的权威思想,而是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弯下腰看待学生,更要蹲下身去和学生交流。
李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用“法制”取代“人治”,即所谓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根据这个办法,我在班级也实行了班规管理,班级一切工作都井然有序,卫生、纪律、学习各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每一项都有严格的加分和减分制度,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发出来。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它决定了你今后的生活方向,心态不好,任何努力都是徒劳。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整天围着学生转,还要面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这样的确比一般的科任老师要辛苦一些。但是,在与学生朝夕相伴之际,师生感情更为浓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更加贴近。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我觉得:只有把职业当作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那是一种享受工作的痴迷状态,我们也一定是幸福的班主任。所以,无论工作多累,多苦,多委屈,我们都应该有乐观的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开开心心每一天!
只有把职业当作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那是一种享受工作的痴迷状态,我们也一定是幸福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