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涵,女,四12班学生,父母离异,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父亲工作比较忙,主要是由祖母负起教育的责任。父亲的性格比较急,教育孩子常动辄就批评。祖父母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但方法与父亲截然不同,采取比较爱护,包庇的措施,形成她对祖父母是比较依赖的。
日常行为表现:于淑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还常常不自觉地在搞小动作。做作业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常会呆呆地坐着胡思乱想或搞小动作,写字的速度慢,每天的作业很晚才能完成,常会欠交作业。
诊断分析:于淑涵的家庭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但由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简单,造成她一方面在父亲的呵斥下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自信心,觉得做什么事情自己都是错的,清楚知道提问的答案也不敢说出,有时甚至不去思考(反正都是错的)。于淑涵在不断感受失败,正是在这一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她的学习困难随着教育时间的延续越积越多,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也就成为必然的;另一方面,在爷爷奶奶的包庇下,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辅导过程:1、老师的帮助使她建立起自信的大厦。由于于淑涵的特殊情况,让我特别留意她,她与其他的同学很不一样,总是不说话,只是在旁边微微地笑,我主动找她聊天,她也是羞羞答答地捂着嘴巴,小声地说话,完全没有一个四年级女同学的那种调皮、开朗的感觉。我首先主动找她聊天,说说她感兴趣的话题。我还鼓励她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上课之前,我先告诉她,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她,要她做好准备,再让她发言,让她得到在学习上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措施,不同的孩子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让孩子向预定的目标发展,老师与家长就要互相配合,创设一个统一、向上的环境给孩子。于淑涵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她的学习、成长,就是方法用得不恰当。孩子在父亲的严厉管教和祖父母的宠爱下无所适从。我建议父亲在教孩子时,要求要低一点,不要拿孩子与其他人比较,先让孩子超越自己,着重鼓励孩子,尤其对于她进步的火花,哪怕是星星之火,都要及时给予赞扬。给多一点时间,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进步。还恳请祖父母不要再太溺爱孩子。
3、通过友谊的力量,促进她走向新的台阶。我把她编排在一个比较活跃,上进的小组内,让小组成员带动于淑涵的进步。引导小组同学主动与她交往,在课堂上要提醒她不要开小差,鼓励她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效果与体会:孩子天生喜欢给别人赞扬,于淑涵现在开始减少对老师的恐惧感,在师生的聊天中,能放松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当天的作业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能完整地自己解。家长也反映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我知道后十分高兴,孩子的自信心也在成功之中逐渐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