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庞丽娟
周六上午,迎着冬日暖阳,踏着金黄的落叶,来到许昌一高的礼堂,有幸聆听了全国十佳班主任刘沛华老师的讲座,与我心有戚戚焉。刘老师的讲座非常朴实、接地气,讲述了自己从一个草根老师,成长为全国十佳班主任、全国名师的心路历程。
刘老师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个子高高、相貌堂堂、嗓音洪亮、幽默风趣。刘老师全程站着为我们讲座,有时还走到台下,与我们近距离接触,极为平易近人。在讲座中,他声情并茂,为我们娓娓道来每一个充满智慧的温情教育故事,台下时不时传来会心的笑声和阵阵的掌声。听着刘老师的讲座,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期间,刘老师还为我们播放了感人的、母子情深的微视频《来一斤母爱》,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也为刘老师的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而感动。
刘老师为我们分享了通向幸福的七条途径。阅读,以书为友;反思,常思善思;写作,成就成长;网络,自我培养;实践,低头做事;童心,心灵交融;分享,传递幸福。
刘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它的“修行之旅”,讲述了他“偷书”、“买书”“抄书”“剪书”“品书”“写书”“啃书”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
可以说,刘老师通向名师之路是靠写出来的,是靠勤奋的写作,是靠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著作等身。刘老师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希望。
叶澜老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刘老师就是这句名言的践行者。反思什么呢?反思成功之“彩”、反思失败之“痛、机智之“笔”,闪光之“点” 、相处之“乐”,生活之“美” ,幸福之“旅” 。而且每一个反思点,刘老师都配以鲜活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形象生动,令人久久难忘。
回头反观自己的从教之路,实在深感惭愧。平日里只是埋头教学,很少集中心思进行反思,阅读写作也太少了。虽然偶尔在教学中有感而发,也提笔写一些教育故事,但大多都是懒散的,疏于整理。有的则是过了当时的热度,提笔再写时,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感觉。从刘老师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写作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写作就是与自己死磕,而这份死磕的毅力,在最初往往带着“逼迫”的成分,逼迫久了,写作就自然成了“自热而然”的习惯!只有写作,才可以守望幸福。写作是教师最应有的生活。
今后,我一定要向刘老师学习,学习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习他多读书,多写作,做一个善写的老师,为学生的写作成长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