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妈妈给小红报了钢琴、跆拳道、口才、书法、舞蹈等课后辅导班,小红同学不想上,妈妈就批评并强制孩子去上,导致小红出现厌学、偷东西等现象。作为班主任,您怎么办?
和家长学生沟通,不能拔苗助长。
老师要与家长谈心,通过谈话,让家长明白不能让自己地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家长明白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嘛。家长想让孩子多才多艺,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意愿,就会适得其反了。经过协商之后,家长和孩子讨论决定保留哪些特长比较好。这样以来,孩子就会很快乐,也能很合力地安排时间了,劳逸结合。
老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学会换位思考,让家长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家长明白尊重孩子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而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孩子。据统计:好多高考状元都是民主性地家庭,可见,尊重学生是多么地重要。
老师要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内心真正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不能牛不喝水强按角。然后再与妈妈沟通,让妈妈明白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
针对此类事情,班主任可以召开一次家庭教育课,让家长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老师总结,让家长们有自我思考,反思。相信家长会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以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主。
多沟通,了解孩子的症结,借机开主题班会,理解坚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