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教学思考
许昌实验中学 董培华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返校复学,我们逐渐进入了后疫情时代。那么,疫情过后,学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的教学存在哪些挑战?我们如何应对?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首先,学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小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完美的弯道超车,他们会课前预习,课堂课后积极问问题,主动写作业,主动与老师沟通,从而实现他们的超越。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学生是少数的,更多的是自我放纵。孩子们面对低效的教学管理,开始不写、胡写作业,开始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们的心思不再在上课如何回答好问题、如何学会学好知识上,而是转移到了手机上及和同伴的玩耍上。
面对这样的学情,我们教师的压力很大,挑战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甚至思想也变得散漫;教学进度的安排进退两难疫情期间的网课效果不好,但是剩余的时间不多,是复习老课还是开新课成了一个两难的抉择;教学时间有限,学期所剩时间不多。
通过线上线下测验、调查,对学生的学情全面摸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较多的知识点,为下阶段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确保线上教学与复学后线下教学无缝衔接。对于“线上教学”期间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和复习,确保学生较好地掌握已学知识内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新的教学。
复学后的每堂课都尤为珍贵,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讨章节整理、专题复习等教学环节,备课过程主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把每一环节都考虑到位。为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效完成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方式混合化,以线下为主,以线上为辅。线下主要担负着课后辅导,抽查背书、作业,及时推送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家校沟通,学情反馈等功能。
当然,疫情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在疫情期间,我们很多教师可以说是参加工作以来密度最大的线上培训和线上听课、学习。就我个人而言,以前是很难有机会听到省名师这么多堂优质课的,但是因为“名师课堂”栏目的开办,我有幸听完了两本书的内容,使我的教学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从以前的教知识到现在的关注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仅如此,我们还能轻松找到很多专家和名工作室的讲座和分享,比如浙江郭剑峰名师工作室开发的一门以疫情为主题的微课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地理”,通过这一系列微课的学习,我对教学研究有了一些认识,知道了如何以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这对课题研究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