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zhangyuzhi发起了2020-08-12
0
回复
5
浏览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许昌高中  朱晓青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骤起,全国教育教学工作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教学登上前台。人们见识到老师们的十八般武艺,更了解到时事、生活和教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线上教学启发着每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思考疫情对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正确引导学生从疫情中收获知识,丰富情感,坚定信念。作为地理教师,定位地理核心素养,要让学生从疫情中学习地理知识,从学科视角认识疫情。

      众所周知,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立足人地协调观,从学过的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知识点出发,我们帮助学生复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自然、人为两方面辩证思考,并对新冠肺炎肆虐的情况做最好、最坏的预估,让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自以为是的破坏和征服只会让人类受到自然的报复,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人与环境间协调、平衡的关系,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自然环境、野生动物保护观,引导学生从生活点滴出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使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教室里地理课堂,更多的是要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在现实生活中去感知,去品读。疫情爆发后,我们国家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我们的党和政府选择了牺牲经济,并且免费治疗,这就是人民利益至上,这就是生命至上,我们应该在地理课上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敬畏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还有大自然中所有生命。

      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到,武汉连接南北,扼控东西,襟带山河,雄视天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重要的交通地位、恰逢春运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所带来的众多的流动人口,使疫情扩散风险极高,理解党和政府作出的封城决策,理解我们必须居家隔离对疫情控制的重要意义。通过疫情扩散情况分析我国目前人员流动的特点——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武汉周边地区人口流动量大,边远地区和湖北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大城市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量大,疫情扩散速度更快等等,让学生从另一侧面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地域联系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高效,使学生能够以综合的、区域的、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看待世界。

      最后浅谈一下线上教学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与成长。线上教学既是抗击疫情的应急之举,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

       1、不一样的备课形式与内容。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成了师生联系的主阵地。老师们发现,传统教学师生对话多、互动多,而录播网课,现场没有学生。这就要求网络课程设计得更全面,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每一步引导都要预设充分,把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难点都考虑进去,还要预留时间让学生思考。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快实现自我成长,变被动为主动、变个体为群组,我们大胆尝试“成长共同体”,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由指导教师、家长志愿者和优等生担任指导员,让学生们互相鼓励、相互督促,规律作息、高效学习,实现“协作学习+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三位一体的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让他们在亲历中感受到不同社会群体、领域如何通力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学习理解了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融。

       2、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停课不停学,学生网上学习眼睛很累,我们就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发“趣味地理”课。既讲授知识、又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在线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途径,也不是让学生在线被动观看教师授课。网络环境下的线上学习,需要更注重交互与反馈,也需要老师们更为精心、科学的设计。特殊课堂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发,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收获。对于我们来说,需要静心思索、从容应对、科学施教,从而实现真正的沟通、有效的指导、智慧的合作,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行家里手。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