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浚县大伾山
zhangyuzhi发起了2019-04-16
0
回复
27
浏览

鹤壁市浚县大伾山

 

“清明时节雨纷纷”,但今年的清明却微风拂面,滴雨未下。也许在当今人们的心中,清明节祭祀的意义远小于外出踏春的意义了吧。“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假日,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结伴出城,踏青寻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岂不美哉!

上午8点从许昌上G4,驱车3个多小时,随导航到达鹤壁市朝歌里人文小镇的“朝歌里·月宿地艺术酒店”。入住这个酒店,是因为“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得名‘鹤壁’,月色宿于诗河之地,谓之‘月宿地’”这句广告词。

安排停当,看时间已过正午,我们就匆忙地走进小镇食街,品尝了黎阳(鹤壁下辖的浚县古称黎阳)特色名吃八大碗和子馍,满足了味蕾的需要,至此已完成了旅游六大要素的前三项,即吃住行,下午的主要目的就是游购娱了,呵呵。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就赶往鹤壁最著名的景区——大伾山。从市区到大伾山,30公里路程,一路平川。据说大伾山海拔135米,相对高度只有70米,看导航已经离它只剩两公里了,还没有看到山的影子,心中不免疑虑,这个大伾山还真是一座“小山”,值得来一趟吗?

车子自西向东前行,尽管没有看到山,但却看到前面一座古城——浚县古城西门,城墙上书西詹行翠,是不是向西面可以看到西部太行山的翠绿之意呢?进城门,沿西大街、东大街顺古街往东,一路上看到很多古建筑或遗迹标志,如:宏伟高大的众多古建筑、大运河遗址(隋唐大运河永济渠)、城墙遗址公园、十字街文治阁及周围景观修复工程、黎阳人家民宿工程等,还有一街两行的复古建筑,到处显现出繁忙的古城修复景象。尽管道路狭窄,车行不便,还时有堵车或因工程绕路的情况,但内心有了一丝满足,不管大伾山怎样,这个古城还是值得一游的。

出古城东门一公里许,穿过几个大牌坊,就到达了大伾山景区。大伾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浚县大佛而著称于世。2001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

进入山门,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叫做“恩荣坊”的古牌坊。从其建筑石材风化情况可以看出,其历史相当悠久了。细看,牌坊共有七层,第一层刻的是“二龙戏珠”,第二层刻有 “龙章宠锡” 四个大字,可以看出应该是奉旨修建的,第四层有一行字,是“敕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第五层是“竹林七贤”山中饮酒作诗的场景,第六层刻的是“赐进士第承德郎工部主事孟楠”,最下面一层石刻有损坏,但可以看到左侧是三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右边的城门中有一个人探出头来张望,应该是上面刻文中的孟氏“一门三进士”衣锦还乡的情景,由此可见当年其家族的荣耀。

过古牌坊,前面是石台阶路,路两边栏板和望柱上刻的是数不清的猴子,据说共有1986只,每个石猴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走完石阶路,前面豁然开朗,迎面是一面山崖石壁,上书“大伾山”三个大字。石刻和崖壁相得益彰,气势磅礴,引人注目。

继续前行,过情人柏,上得一段古柏掩映的石梯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古院落。山门是一座单檐悬山顶建筑,大门两侧有卷棚式配房。门头牌匾上书“东岳大帝”,是建于北宋的天齐庙。大殿坐北朝南,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大殿门前有两根石柱,上面雕刻有滚龙飞云,形象生动,甚是精美。

往山上走,路边古迹一个连着一个,因时间关系,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及至绕到大伾山西麓,有一处从山腰绵延至山顶的古建筑群,这便是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的吕祖祠。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山门前,有水池,曰“浴鹤池”,池上跨桥曰“落虹桥”,山门两侧,左有紫泉别墅,右有霞隐山庄,站在山门往里看,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从山门一直连到山顶的八卦楼,依崖就势,雄恃山峦,布局严整,气势雄伟,很好地体现了道家建筑的玄妙与幽深。这吕祖祠由山门、中心方亭、拜殿等众多古建筑组成,显得一派仙风道骨景象,是修仙练道的绝妙去处。拜殿后面,是层峦峭壁,沿崖筑有一道高墙。在这道用砖石筑成的高墙上,开有一个直径2米的圆门,这就是纯阳洞天,是吕纯阳所居的地方。圆门前,沿崖是一条崎岖蜿蜒的石径,宽约l米。径边山崖上,遍布石刻,题有千仞岗山河一望步虚声第一峰怀禹东皋舒啸群玉山头等,真是琳琅满目。

绕过后山的龙洞和摩崖石刻区,我们到山下的天宁寺,也就是大伾山最王牌的景点——伾山大石佛。大伾山大石佛是全国最早的大型摩崖造像,比乐山大佛早450多年。它依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形似弥勒佛像。石佛高22.29米,比洛阳龙门的卢舍那大佛高5.15米,为中国北方第一大佛,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又称“八丈佛爷七丈楼”。站大佛前,凝视良久,脑中出现两点疑惑,一是大佛为啥称为“八丈佛爷七丈楼”,二是乐山大佛和卢舍那大佛坐像都是双手扶膝,而伾山大佛为啥是左手扶膝,右手手心向外,曲肘前举,这其中有何深意呢?哎,还是咱知识贫乏,需继续学习。

三个小时,匆匆游历大伾山,感觉一是平川出孤山,很奇特;二是尽管山不大,但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比想象的多了去了;三是摩崖石刻多且精美;四是感觉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期待重游大伾山!

 

(胖老黄 2019清明)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