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 》课标与课堂的实施相结合
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 孙晓垒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依照这种理念,我在地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堂上围绕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制定教学目标。现在以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为例,探讨一下自己的看法。
水资源一节的地理课程标准有两个: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根据这两个课程标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
2.掌握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3.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并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资料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比例图,让学生感受地球上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我国的水资源(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二、研讨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利用图文资料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空间分配不均。时间分配的不均,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体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地体验到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上夏秋季节降水量大,冬春降水少,水资源时间不均匀。并且纵观北京市从1951年---2010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可以得知,每一年的降水量多少分配不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造成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大。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则是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分析水资源分布的南丰北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严重。针对时空分布不均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根据课本中的三则阅读材料,让学生先分析材料,分别指出材料中的内容是时间或者是空间分配的不均,并且通过材料让学生感知时空分布不均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例如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不稳定,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等,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不足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关于这个问题,上课时,作为引导者,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段教学过程落实到了课标中的第一阶段,把课标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下面需要学到的就是怎样解决时空分布不均,对于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我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为例,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因为之前已经学过长江的知识,学生也大概知道,修建水库能够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这时候再放些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视频,让学生更加加深对水库功能的理解。而对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则是跨流域调水,这部分内容以南水北调为例,目前我市所用水源主要来自于这项工程,所以学生头脑中是有一些认识的,以此为开始让学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认识三条路线所经过的区域,解决的措施和方案,理解这项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以及实施工程的必要性。南水北调工程只是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一项,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还有引黄入晋、引滦入津等调水工程。这些工程都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
本节课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污染、水浪费现象,倡议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课后做一个小调查,针对家里水费的调查,让孩子们调查家里面用水的支出,通过调查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合理保护水资源的意识.